代码依赖症:算法时代的是与非
算法的目的在于优化一切。它们可以拯救生命,使事情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但专家们仍担心它们会被公司和政府过度使用,用以维持偏见,创造过滤泡泡,削减选择、创造力和意外的发现,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失业。 算法是用于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指令。食谱即算法,数学方程式亦是算法。计算机代码同样是算法。互联网基于算法运行,所有在线搜索同样通过算法完成。算法告知电子邮件发去哪里。智能手机应用也不过是算法。计算机和视频游戏也是关于算法的故事。没有算法,在线约会、书籍推荐和旅行网站将无法运行。GPS定位系统通过算法告知人们如何从A点到达B点。人工智能(AI)虽然调皮,也是一种算法。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东西通过算法得以展示。事实上,人们在网络上所看所做的一切都是算法的产物。人们在电子表格中对列进行排序时,算法也起了作用,而且当今大多数金融交易都是通过算法完成。算法帮助小工具响应语音命令,识别面部,排序照片,创造和驾驶汽车。黑客、网络攻击和加密、解码均利用算法。自我学习和自编程算法现在正在出现,所以未来很多的算法本身可能将由算法去写。 作为一种优雅且极其有用的工具,算法常常用于完成任务。他们经常扮演着隐形的角色,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然而,有时创意良好的算法应用仍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最近的新闻涉及这些问题: 英镑在2016年10月7日几秒之内暴跌6.1%,部分是因为算法触发的货币交易。 微软的工程师去年春天创建了一个名为“Tay”的Twitter机器人,试图通过回应提示与千禧一代进行聊天,但仅仅几小时,它便口不择言,喷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否认大屠杀的推文,只因基于算法,它是先“学习”别人发给它的推,再来响应别人。 Facebook试图创建一个功能,用以从网站上所有人的信息流中突出热门主题。以前,是由人工团队进行编辑,但争议很快便爆发,因有人指责该平台对保守派存在偏见。所以Facebook将工作交由算法完成,却发现算法根本无法辨别真假新闻。 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的作者Cathy O’Neil指出:大数据在增加不平等和威胁民主的同时,基于算法的预测分析更倾向于惩罚穷人,就以使用算法招聘作为一例。 善意的算法可能被恶意的使用者玩坏。2016年10月21日,黑客通过信息过载电路轰炸了互联网流量处理程序Dyn DNS,互联网减速迅速席卷美国东海岸,从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