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Undefined

商务邮件的基本礼仪

两年半前,职业路径发生了一些转变,从互联网行业的翻译切到了传统制造行业的数字营销,虽然岗位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仍然在使用语言工具与国际友人以及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打交道,虽然一个是软件,一个是硬件。不同的岗位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艺术,数字营销则需要借助渠道和工具,更多地发挥主观创意,小到一句话的产品文案,大到一场黑五季的整合营销,都需要具备营销思维或营销创意。 也是在这过去两年半里,工作很大一部分则是与国外的客户打交道,看了下我的 Foxmail 客户端,粗略估算,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写了不下 2000 封商务邮件。虽然读书的时候也有学过 “ 外贸函电 ” ,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篇文章,自己构思了很久,之前也零碎地在工作中与同事分享过,熟能生巧,今天也许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把它系统地写出来,欢迎各位读者不吝指教。 1. 请确保你的邮箱有签名,如果没有,请前往你的邮箱 “ 设置 ” 功能中填写,签名档一般包含姓名、联系方式,公司名称、地址、电话、社媒、官网等相关信息(签名档尽量不要使用图片) ; 2. 请确保你发出的每一封邮件正文都至少有五个部分:主题、称呼、问候、主体和祝福; 3. 请确保在正文中提到附件时要在邮件中添加附件(大部分主流邮箱已经有了自动提醒的功能),如果忘记添加,请务必再发一封道歉信,并附上附件; 4. 如果可以,请确保对客户的每一封邮件致谢(致谢可以从多个角度,即使客户的邮件本身是负面的); 5. 客户发来的邮件,请务必及时回复,有问题解决问题,有咨询回复咨询,不可不回复(除非邮件本身已无回复的价值); 6. 给客户发邮件尽量使用客户的 full name 或 first name (尤其当你不确定客户的性别时),尽量不要使用非正式的 “dear” 这种,实在无法获取相关信息,建议使用 Dear Sir/Mamam/Hi Team 等; 7. 针对客户提出或提到的每一个问题或 point ,有理有据、结构鲜明、逻辑清晰地回复,语气礼貌但不卑不亢,不错过不忽略客户的每一个关切; 8. 客户提到多个问题或话题的时候,建议使用有序列表或无序列表; 9. 能使用超链接的时候,不使用大附件(不是所有的邮箱服务器都支持接收大文件),图文混排的时候需要注意美观,不要在邮件里插入巨长(很丑)链接(必须插入 url 的时...

某个春天晚上

在小区楼下的路边摊买一碗蛋炒面,八块钱。 炒面的是一个女人,有一点胖,我猜不出她的年纪,这样的女人,十几岁的你可能见过,三十几岁的你可能也见过。她的外表和她的年纪显得格格不入。 这是南方春天四月的某个晚上,春风沉醉,夜色微凉,街上有人穿裙子,也有人穿薄薄的袄,女人穿了粉色 T 恤,夜风吹乱了她的头发,无精打采地趴在了她那有些汗珠的额头上。她仿佛在用力地支撑着一张涨红的脸。 扫码付款,前面还有三个中年男人在 “ 排队 ” ,他们站成一排,戴着黄色的安全帽,衣服上满是泥和灰,大概是附近刚下工的民工。男人们痴痴地看着,不知道是在看她炒饭,还是在看她。我在他们背后默默地等。我不赶时间。 想起下雨的昨晚,或者某个下雨的晚上,去另一家室内的小餐馆吃饭,也曾来回路过这里,她的摊位就摆在那显眼的路口处。当然这可能也是我的臆想,毕竟谁会去留意一个街边炒饭的女人。 但摊位上只有这么一个女人,她的炒饭功夫甚至算不上成熟,掂锅的动作显得迟钝而吃力,毕竟那口锅太沉了,锅底看起来也厚,锅柄快赶上一个人的手腕。虽然说是掂锅,锅底却在不争气地和煤气灶彼此摩擦,一部分炒饭洒落在灶台上,灶台显得杂乱无章。她视而不见,又或者她根本没有空隙。 最后终于炒好了我的那一份,我和她说 “ 谢谢 ” ,她说 “ 不客气,慢走 ” ,语气里透露出轻松愉快,毕竟我是此刻的最后一位顾客。 这是我第一次来她的摊位,之前喜欢去另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那里,小伙子炒饭炒面轻车熟路,游刃有余,你感觉他不是在做一份辛苦的工作,而是在耍一场精彩的把戏。也常常有一个女孩给他帮忙,不知道是他的女朋友还是妻子,虽然他看起来根本不需要帮忙。 最近我再也没有看到那个小伙子。 大约是两周之前的某个上午,我曾见过一群穿制服的人,个个手持盾牌和警棍,街边停着闪着灯的警车。虽然我自始至终没有见到属于冲突的另一方,但街边有几个摊位的餐车在慌乱中收拾。更多的是默默围观的路人。 接下来的一些夜晚,整条街道显得异常地空旷。那些炒饭的,卖烧烤的,贴手机膜的,卖煎饺的,倒卖玩具和袜子的人们,像是达成了某种共识,几乎在一夜之间绝迹。 这是从北京回南方的第四个春天。我喜欢武汉,我也喜欢武汉的夜晚,比起美食荒漠的那些城市,这个城市所有的路边摊让人觉得幸福而安慰,像那路边的树,像这春天夜里的风,是充满人间烟火的浪漫。 但今年的...

五条人的风景

这个夏天,我彻底地爱上了五条人。 我丢弃了网易云音乐、沉迷于Spotify、流连于他们每一个MV,津津有味地翻着看每一篇关于他们的报道,并且乐此不疲地向身边和网络上的朋友安利这两个奇怪而有趣的家伙。 我不记得上一次对一个歌手或者一个乐队这样着迷是什么时候,我甚至不是一个对娱乐非常感冒的人。但这一次,犹如恋爱般地,我坠入了他们有着咸咸味道的音乐大海里。 知乎有关于“如果看待张亚东疑似给五条人低分”的问题,讨论不乏批评这条“野路子”乐队“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支撑”,批判他们的音乐技巧老套普通。 我和另一半打趣说,再好的音乐再好的曲子再好的演唱技巧(比如我会想到迪玛希),如果没有具有灵魂的歌词支撑,就好比街上养眼的花瓶美女,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另一半反驳我,照你这样讲,所有的钢琴曲,都没有灵魂,贝多芬巴赫莫扎特全部都是徒有其表。我说,那当然不,他们的音乐都有主题的。歌词并非唯一的灵魂。 当然,作为一支十年前就获得过华语传媒音乐大奖 “最佳民谣艺人”、《南方周末》“年度音乐奖”、华语金曲奖最佳组合奖等奖项的乐队,网络上也从来不乏对于五条人的褒奖,比如摩登天空的艺术总监张晓舟写的这篇《民谣走鬼五条人》: “五条人并不缺少浪漫的细胞,每张专辑都有一首朗朗上口的国语优美金曲,《问题出现我再告诉大家》足以掀起全场合唱,而《鲜花在岸上开》甚至可以让周璇或李香兰去唱。但通过尽力掐死文艺腔调,五条人始终保持了木刻般线条粗硬的刀功,从而塑造出道山靓仔和阿良仔活灵活现的县城小青年形象。 无论如何,人是五条人的歌中最好的风景,无所谓狗屎无所谓美丽,他们就是这样,我们甚至没必要用现实主义来说明五条人,只能说他们能用少量的艺术,甚至是最低限度的艺术,就像用几颗铁钉,把现实生活的棺材板狠狠撬开,让人活灵活现地爬出来。 民谣很容易要么把自己扮成扁担姑娘,要么从扁担姑娘那儿买一箩筐果蔬,然后扔进轰鸣的乡愁榨汁机;要么就是开着车做凯鲁亚克状重返66号公路,但五条人操起菜刀冲出来要砍你的轮胎,警告你这是广汕公路,警告你收起浪漫主义的假车牌。 五条人还是把被这个暴戾的时代抢走的温情和诗意,以古惑仔的架势,重新还给了我们。与其说这是中国民谣的里程碑,还不如说是一颗小小的绊脚石—瞧,时代的独眼巨人轰然倒下。” 不管是形象塑造,还是现实主义,亦或是时代的温情和诗意,五条人给我的惊喜和震撼,以及他们之于海丰甚至当代历史...

谷雨

情绪终于在安静的电台里平静下来。 这是十二年后的春天,春天的乡下处处春意盎然,可是我觉得就要失去很多东西。我很害怕。 我看着思淇长大,看着她沉默,看着她热闹,看着她哭,看着她笑。看不到的——那个风尘仆仆坐火车南下的冬天已经是九年前了。看着姐姐渐渐有了妈妈的模样是她有了梦婷以后,她好像比思淇小时候更加调皮,会推倒家里的椅子,会故意把自己摔倒在地——她好像不怕痛似的,也可能是还没到懂得痛的年纪。思淇开始有了一些姐姐的样子,「妹妹」两字的方言在她的嘴里总是带着儿化音,甜而不腻,她背着或者抱着梦婷的时候看起来懂事极了——尽管姐姐和妈妈总是骂她不懂事——我的心里是复杂的,我不知道是欣慰多一些,还是难过多一些,我可能既怕她不被爱,又怕她被溺爱。我试图想起自己九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可是我什么也想不起,童年回忆起来是混沌的,却至少是无忧无虑的。我不知道思淇的内心是否真的快乐,还是说她其实也和妹妹一样,尚不自知。她明明还是一个陪梦婷一起玩的小女孩,我想我并不想看到她身体里姐姐的那一面。那种懂事会让我觉得心酸,那是和她年纪不匹配的成熟。 但成长又是这样无可抵挡,她像是一支雨后春笋,又像是被揠苗助长,我说不清这个过程里到底缺失了哪一部分。但我知道它是不完整的。我无能为力,姐姐也无能为力。我看着她的一点一滴的变化,生命如此地奇妙。她以前最爱吵着我玩手机游戏,但是现在只要我只说一句「舅舅等会要开车要睡觉啦,你不要吵」,她便乖乖地关上了门。她会在我回家的第一刻在门口有些羞涩地冲我笑,可是我在离家的时候——我好像最近两次在离家的时候都没有看到她,她可能也不喜欢这种告别的时刻。她不知道舅舅下次何时回来。 姐姐在我回家的路上罕见地骂了我,我没有生气,反而如释重负了很多,我感激她这样直接地表达感情,毕竟这是我们两个人从小到大都不怎么擅长的事情。虽然在吃饭前,我也忍不住和她争了几句——她说话的时候把头侧了过去,她不看我。我想哭,眼泪在眼眶里打了几个转,却又被我忍住了。我转过头去,假装和妈妈讲话,避开了她。我不想她看到我怂包一样的脆弱。我真的一点都没有生她的气,我比她更知道自己的混蛋之处——一个自知之明却又无可救药的混蛋。五年前她因为我不愿意相亲和我吵架,十二年前我因为不懂事把她气哭了,再遥远的小时候,我们一起打架。但是这么多年,姐弟一场,这些当时可能并不愉快的时刻回忆起来却是这样稀少而珍贵。我不知道她...

泰坦尼克号上的最后一名幸存者

距离1912年4月14日夜里撞上冰山并于次日凌晨彻底沉睡于冰冷的3800米深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整整106年的时光已经过去。 作为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泰坦尼克号是同级的3艘超级邮轮中的第2艘,与姐妹船奥林匹克号和不列颠号为白星航运公司的乘客们提供大西洋旅行。 这艘由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兴建并成为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由于其规模相当一艘现代航空母舰,因而号称「上帝也沉没不了的巨型邮轮」。 但在其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纽约市的处女航当中,因为人为的错误,最终邮轮不幸撞上冰山,导致超过1500人罹难,堪称20世纪最大的海难事件。 同样作为一场20世纪技术、资本、人力、时间共建的奇迹,泰坦尼克曾经让人看到一个世纪之初鼎盛的欧洲工业时代生产能力、社会阶级形态、审美风尚与生活文化。 但它的沉没,却更像是那个时代中某些光辉的陨落。 借助于现代科技与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最终于海难发生73年后的1985年9月1日成功定位这艘世纪巨轮的沉船遗址,其残骸被美国海洋学家罗伯•巴拉德发现。 然而,伴随着泰坦尼克号沉船发现以及残骸打捞的却是,当年幸免于难的乘客的相续离世。一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泰坦尼克号仅剩3名幸存者,皆为女性。 2006年5月6日,一名见证事件的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事发当时5岁。 2007年10月16日,另外一位生还者逝世,终年96岁,事发当时她不足一岁,因此对事件没有回忆。 2009年5月31日,最后一名生还者密尔维娜•狄恩(Millvina Dean)逝世,享寿97岁,事故时她只有9周大,是泰坦尼克号船难中最年轻的生还者,她同样对事件没有记忆。 最后一名生还者逝世后,亦代表泰坦尼克号的所有乘客都已逝世。 关于密尔维娜,多年以来,因为回避众人的关注,而且她本人对其作为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身份避而不谈,所以外界对于她的故事知之甚少,幸而在其晚年的时候,她开始面对自己的那一段往事,并且参加了几次与泰坦尼克有关的活动。 也很少人知道,纵然密尔维娜在1912年这场海难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她却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父亲。甚至连乘坐泰坦尼克号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那是1912年的2月,密尔维娜刚出生不久,她的父亲就决定移民到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计划在那里开一家烟草店。一家人本打算乘坐白星...

童年

Image
第一次开车走小路回家,路途崎岖折叠,有好几次甚至迷了路。山间的公路起起伏伏,像是漂泊在海上的肠子。 我记不清上一次在家里是哪一个夏天,除了前年带你回家。再往前竟然全是南半球的冬天。 大概是这些年一直背井离乡,公路旁的白杨树明显比从前粗了许多,树叶也茂盛了。白杨后面是满眼绿色的稻田,一层又一层,从山腰蔓延到山脚。 我不能解释这样熟悉而又陌生的感受,夏天和童年的记忆仿佛一瞬间又全部回来。 午休的时候,思琪一直在旁边玩耍,一会儿要我陪她出去玩,一会儿要我念故事书给她听。她长大了,又像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感觉是从前每次风尘仆仆地从非洲回家,看她渐渐地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没有长大的感觉是,哪怕是过了这么多年,这依然是个爱撒娇的小女孩,有时候还有一些调皮。 那个时候,我在Twitter里写: 「思琪慢慢地长大,想起去年回国她好像还不太会说话,今天发现她居然会唱《小苹果》了。姥姥训她的时候,带着哭腔的她似乎有一肚子的委屈要讲,可怜又可爱。」 「大概是女孩子的天赋,小思琪已然学会了撒娇。姥姥批评她的时候她便讲,我要去告诉舅舅。走到我面前,还没开口,自己已经破涕为笑了。」 那是14年的春天,她似乎连路还走不稳,我抱着她在屋后的春天里散步,也是第一次,明显地意识到母亲渐渐地老了。 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的过渡,从来都伴随着这样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岁月无情。 屋子旧了,故乡陌生了。思琪长大了,妈妈却老了。我只觉得自己像那冬末春初的季节,青黄不接。 几乎是和姥姥度过了所有的童年的思琪,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时爸妈一个离家出走的玩笑,我和姐姐便已经开始忍不住抹眼泪。 小孩子或许也懂得并且能够体会孤单的滋味,只是他们尚不知孤单这两个字怎么写。 傍晚的时候,带她去马路上玩耍,刚走到河边,她突然讲到,「记不记得我们从前在这里拍照?」我一时惊讶得讲不出话来。 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想了一下,已经明明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她一边笑着跳着,一边学着布谷鸟的叫声。傍晚的天空中有飞机飞过,她又拉着我一遍一遍地喊着「飞机,飞机」。 看她这样的叽叽喳喳,心里忽然多出了许多安慰。她的童年和我的童年不太一样。但这一刻我觉得她是快乐的。心里长久以来的一些担心也慢慢地消解了。 回到家里,她突然翻箱倒柜地翻出一堆美术书,还要我陪她画画。虽然只是简单的涂鸦和上色,我却再次惊讶于她已经能够区分红色与粉色,蓝色与绿色,甚至在...

中兴制裁事件时间轴

2016年3月7日,美国政府以中兴向伊朗出口为由,宣布对中兴进行了出口管制。 2016年3月24日在中国政府和中兴企业的努力之下,美国商务部宣布给予中兴及负责中兴采购的公司中兴康讯临时许可。但临时许可只是到2016年6月30日。 在后续谈判中,美国方面两次延长了临时许可,一直到2017年3月7日。中兴宣布,公司已经与美国政府就美国政府出口管制调查案件达成和解。 中兴通讯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的协议签署即生效,与美国司法部的协议在美国德州北区法院批准后生效。法院批准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简称BIS)签发其与中兴通讯和解命令。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中兴通讯同意支付892,360,064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此外,还有给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300,000,000美元罚金被暂缓。是否支付,取决于未来七年公司对协议的遵守并继续接受独立的合规监管和审计。共计8.9236亿美元罚金+3亿美元延迟罚金。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中兴同意解职其4位高级员工,并对35名其他员工减少奖金或处分。 中兴于2016年11月、2017年7月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两封信中称,公司已经或即将对此前认定违规的39名员工进行了处分。 2018年2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要求中兴通讯提供阶段性报告,要求提供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两封信中提到的所有员工的职位,权责,工资和奖金信息。 根据美方展开的调查,最终“中兴通讯承认,直到被要求阶段性报告一个月之后(即2018年3月),中兴并没有对员工开出处分信函,而且除了一名员工之外,所有相关员工都拿到了2016年的奖金。” 2018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发函告知中兴通讯,由于违反了和解协议中的待定条款,对中兴的待定制裁会生效。 美国商务部执行秘书长Richard R. Majauskas评估了中兴通讯的回应,加上根据美国商务部跨年调查期间中兴通讯对美国政府的应对,他认为中兴进行了欺骗之举,做出虚假陈述,还重复违反美国法律。最终,Majauskas签署了对中兴实施禁令的文件。 信函中给予了中兴通讯回应的机会,中兴于2018年3月16日作出了回应。 中兴在2018年3月承认,其解雇了4位高级员工,但没有对35名其他员工减少奖金或处分。 北京时间2018年4月17日凌晨,也就是美东时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

关于《旅行青蛙》游戏流行的一点分析

先看一组数据: 据日媒《朝日周刊》报道,《旅行青蛙》在全球AppStore的总下载量已经达到1000万次,而按地区分其中日本占2%,美国为1%,而中国则达到了惊人的95%。也就是约950万的下载量归功于国内玩家,然而,该游戏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上却没有官方中文版。 这是二月初的数据。 而且也有数据显示,这款游戏在女性用户群体中最受欢迎,《旅行青蛙》开发商Hit-Point也表示在策划之初就是以女性玩家为目标的。但是对于《旅行青蛙》在中国的走红,Hit-Point一开始也是“一脸懵逼”。 关于Hit-Point公司,报道其实也相当多,该公司在2014年推出过热门游戏Neko Atsume,即猫咪后院。关于《旅行青蛙》的玩法,相信也无需我多言:一只青蛙坐在石屋里吃东西、看书,你则负责收集前院里的三叶草。三叶草可用来购买青蛙旅行时需要的食物。青蛙去旅行后,它会消失多久不确定。有时它会旅行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几天。回来时,它会展示旅行时拍的照片和纪念品。 关于这款游戏在中国走红的原因,既有意外的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偶然性不用说,下文将探讨几个方面的必然性。 •情感寄托这一点从该游戏刷屏微信、微博各大SNS可以看出。很多玩家都亲切地称青蛙为“蛙儿子”,很多90后女性会自称“老母亲”,甚至有玩家表示“不过养蛙算是体会到了我妈的心情,蛙在家的时候盼着它出门,出了门又盼它回来,大概跟我假期在家被我妈念是一样的。” •佛系生活自从去年12月“佛系”这个概念走红社交网络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把这个词当做了自己的标签。这一次的《旅行青蛙》恰好就踏准了这个点,因为作为一款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没有任何养成元素,也没有任何游戏目标。这款游戏也没有什么“升级过关”的概念,一切都是那么随缘,是不是听上去就很“佛”系?说得再过一点,游戏也是迎合了当前年轻一代不争不抢、无欲无求的“丧”文化。 •社交媒体痴迷于日文ACG文化的微博/微信博主和这种亚文化的消费主体早期针对该游戏的自发宣传和推波助澜作用明显。这一点从微信指数搜索关键词“旅行青蛙”可以看出,针对该游戏的讨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于1月下旬达到了峰值。 •膜文化由于“青蛙”和“蛤”高度相似,有一些玩家甚至将养蛙游戏跟“膜文化”联系在了一起。“膜”是网络喜爱前国家领导人J现象的特定说法。“旅行青蛙”玩家中不乏“真正的粉丝”...

美国人如何看待宗教与进化论之间的关系

译者注:这是一篇今年2月份发表于Pew Research Center上的旧文。 星期天是查尔斯•达尔文二百八十周年诞辰,现在一些人把这一天当做达尔文日来庆祝。众所周知,达尔文因其物竞天择的进化论而著名。当他的著作在1859年首次公开时,便震惊了英国的宗教机构。但今天被几乎所有科学家都接受了的进化论却仍然被许多美国人所拒绝,只因它与他们信仰中的神创论背道而驰。 尽管不是法定假期,达尔文日仍然被科学和人道主义团体所采纳,以此促进科学素与世俗主义有关的种种。今年全球已计划举办50多场活动,这其中许多将以科学会谈或研讨会的形式举办。其他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活动,比如儿童寻宝游戏,则将在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自然历史博物馆里举行。 为了纪念这个节日,下面是六个有关公众对于进化论的观点,以及美国和其他地方对此的辩论: 1.只有少数美国人完全接受物竞天择的进化论。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宗教调研数据,大约六成美国成年人(62%)表示人类随着时间进化。但其中只有略多于一半以上的人(33%的美国人)相信人类和其他生物是完全自然进化而来的。四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25%)认为,进化是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力量所引导。同样的调查发现,34%的美国人完全拒绝进化论,他们说人类和其他生物从一开始就以现在的形式而存在。 2.总体上只有三分之二(66%)的美国人认为科学家们普遍认同进化论。 虽然98%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科学家说,他们相信人类随时间而进化,但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4年关于科学和社会调查的数据,总体上只有三分之二(66%)的美国人认为科学家们普遍认同进化论。那些公开拒绝进化论的就是否对这个话题有一个科学共识产生分歧,其中47%的人表示科学家们认同进化论,46%的人说他们并没有。 3. 一系列的法庭裁决已开始禁止在公立学校教授创造论或智能设计论。 除了美国许多州和地区努力禁止在公立学校教授进化论以及衍化理论外,近几十年来,法院也一直禁止公立学校关于进化论的课程。例如在Edwards v. Aguillard(1987),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路易斯安那州关于要求公立学校学生学习进化论和“创造科学”的法律违反了关于宗教信仰的宪法禁令。 4. 美国所有主要宗教团体中,福音派新教徒最有可能拒绝进化论。 根据研究中心的宗教研究,绝大多数(57%)的福音派人士说,人类和其他生物一直以现在的形式存在。(大约一半的摩门教徒...

路上的囚徒

  《路上的囚徒》(Prisoner of the Road) 当我离去时,孑然一身 无人找寻 唯有太阳,和我嶙峋的身影 以及那风穿林而过 再见了,远方的地平线,远方的家 再也不见 我注定将是路上的囚徒 没有一把钥匙,放我自由 我卑微屈膝 只求你出手相救,救救我 我只是一个路上的囚徒 我没有钥匙 没有一把钥匙,放我自由 When I go, I go alone There ain’t no one ever looking out for me Just the sun, my own lean shadow And the wind out among the trees Home, it’s far beyond long lost horizons Home I’ll never see For I’ll be a prisoner of the road And I hold no key that will ever set me free Most humbly on my bending knee I’m begging you to help me, please For I’m a prisoner of the road And I hold no key I hold no key that will ever set me free 翻译: Nansey 来源: Sivert Høyem

同性婚姻在欧洲和美国的现状

背景:2017年6月30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京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规则》照抄了2012年通过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第四章“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第八条中的(四)、(五)、(六)款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第(六)款照抄了《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中的将同性恋与性变态、乱伦等共同列为“非正常的性关系”并且归类为“渲染淫秽色情和庸俗低级趣味”,禁止其出现在视听节目中的规定,引起了中国众多同性恋者及其同情者的抗议,许多中立的网友也表示对该规定难以理解。社会学家李银河对此在微博及个人微信公众号撰文称,同性恋已被国际法定位为属于少数人的正常性取向,并受联合国反歧视公约保护,该《通则》的上述规定侵犯了性少数群体自由表达性倾向的权利,李银河还称,如按照该《通则》的标准来,大部分视听艺术都将被取消,因为它们很难不涉及接吻、性挑逗、婚外恋等该《通则》禁止播出的情节。 巧合的是,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近也发表了两篇关于欧洲和美国同性婚姻现状的调查文章。笔者在此将其翻译成中文,作为对上文背景的对照。 深蓝色:同性婚姻已经或将很快合法的国家,包括: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 浅蓝色:某种形式上的同性团体/同性伴侣关系合法(非婚姻)的国家,包括:安道尔、奥地利、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列支敦斯登、马耳他、北爱尔兰、斯罗文尼亚、瑞士 橙色:同性关系不合法的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波黑、保加利亚、格鲁吉亚、科索沃、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摩尔多瓦、摩纳哥、黑山、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圣马力诺、塞尔维亚、土耳其、乌克兰、梵蒂冈 在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允许同性婚姻的国家16年之后,毗邻的德国最近成为欧洲最新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6月30日,该国议会以393比226票的方式通过立法,允许同性恋者结婚。 作为西欧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成为第15个通过修改法律从而允许同性婚姻的欧洲国家。这个数字相当于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列为一个国家,加上苏格兰一个单独整体的数量。英国这些地区通过了两个单独的同性婚姻法律...

2017年重要法律摘抄

2016年12月1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本条为插播) 第五条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在许可范围内提供服务。 第六条 通过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等提供互联网直播服务的,还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第七条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健全信息审核、信息安全管理、值班巡查、应急处置、技术保障等制度。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服务的,应当设立总编辑。 第十一条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 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互联网直播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进行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的认证登记。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直播发布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并在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201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第二章 登记和备案 第九条 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应当依法登记设立代表机构;未登记设立代表机构需要在中国境内开展临时活动的,应当依法备案。 境外非政府组织未登记设立代表机构、开展临时活动未经备案的,不得在中国境内开展或者变相开展活动,不得委托、资助或者变相委托、资助中国境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 2017年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的通知》 据工信部网站获悉,工信部决定自即日起至2018年3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对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开展清理规范工作。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含虚拟专用网络VPN)等其他信道开展跨境经营活动。 通知提出,各通信管理局要对本辖区内提供IDC、ISP、CDN业务的企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杜绝无证经营、超地域范围经营、超业务范围经营、转租转让经营许可证等非法经营行为。各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企业要全面自查,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专线(含虚拟专用网...

世界上那些童婚的国家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法律明确规定具体的结婚年龄,而大多数这些国家,即便18岁以下也均可以结婚。事实上,根据皮尤研究中心针对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198个国家和地区一项新的数据分析,至少有117个国家(包括美国)允许童婚。 在许多国家,18岁从法定意义上标志着童年的结束,但结婚年龄并不总是与成年年龄相吻合——不管是以法定方式还是其他方式。表面上看,大多数国家(198个中的153个)要求想要结婚的人须为成年人(18岁或以上)。但是,同样是这些国家,对这种要求又存在某种豁免。例如,在澳大利亚,如果一个人年满18岁,他们的配偶却可以(经司法批准)只有16岁。甚至在许多其他国家,如伊拉克、牙买加和乌拉圭,只要父母同意,儿童便可以结婚。 调查中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国家(38个),男女最低结婚年龄是不同的,例如,在孟加拉国,女性必须达到18岁,男性必须达到21岁才能结婚。在这38个国家中,有37个国家,女性的最低结婚年龄是二者之中较低的。(例外情况是莱索托,女性需要父母许可才能结婚,而且必须年满21岁。)  苏丹的性别差距则最大:女孩可以在10岁结婚,男孩则可以在15岁或者青春期结婚,即使没有父母或司法的许可。 一些国家则根据宗教信仰的不同对结婚年龄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菲律宾,除非是穆斯林,否则夫妇必须达到21岁才能不经许可结婚;穆斯林男孩可以在15岁结婚,穆斯林女孩则可以在青春期结婚。在坦桑尼亚,穆斯林和信仰印度教的女孩可以在12岁结婚,只要女孩在15岁之前不和男孩圆房。  超过两打的国家(27个)要求配偶中的一个或两个须年满18岁。这些国家中约有一半(27个国家中有14个)在亚太地区。例如,中国要求男性22岁女性20岁才可以结婚。在新加坡,21岁以下的男女想要结婚必须取得特别许可。 96%的国家有法律规定何时才可以合法结婚。只有6个国家——赤道几内亚、冈比亚、沙特阿拉伯、索马里、南苏丹和也门——没有规定最低结婚年龄。 在许多国家,即使那些允许未成年人结婚的国家,最低结婚年龄要求也往往被忽视。据联合国和国务院数据,儿童(包括刚过或未过青春期的儿童)往往被迫结婚。例如,在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和乌克兰,罗姆人社区的女孩往往还未到法定最低结婚年龄就出嫁了。在巴基斯坦,国务院指出,尽管有禁令,还是有许多儿童被强迫婚姻,一些还不满15岁。 关于皮尤:皮尤研究中心(...

公众对科学和健康的兴趣与性别、年龄和个性息息相关

总体而言,皮尤研究中心一个新的分析发现,37%的成人网民说“健康和医疗”是他们觉得最有趣的话题之一,而32%的人认为“科技”列于他们关注话题前三。但是,发现每个话题都特别有趣的人总的来说则是不同的公众主体。成人网民中同时认为“科技”和“健康和医疗”都特别有趣的只有11%。 女性对健康和医疗话题表达了特别的兴趣,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表达对科技的兴趣。大约一半的女性网民(52%)表示,健康和医疗是他们感兴趣的三大话题之一,而男性只有22%这样认为。说科技是他们感兴趣的三大话题之一的男性则是女性的两倍(43%的男性,22%的女性)。 当涉及到以下这些话题时,还有一些年龄上的分歧。年轻人(18岁至29岁)比老年人(50岁至64岁)更倾向于将科技列为特别关注的话题,而老年人则对健康和医疗更感兴趣。 大部分成人网民表达了对科技(58%)和健康与医疗(66%)话题的广泛兴趣;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成人网民将科技(32%)或健康和医疗(37%)列为特别关注的话题。 公众对科技、健康和其他话题的兴趣 大多数美国人对健康和医疗以及科技等话题表达了广泛的兴趣。七成成人(70%)说他们对健康和医疗感兴趣,比调查中提到的九个话题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多。大部分人也表示他们对当地社区活动(61%)、科技(59%)以及政府和政治(58%)感兴趣。 大约一半的成年人(53%)表示宗教和灵性话题他们会感兴趣。少部分人表示娱乐和名人(46%)、体育(44%)、商业和金融(43%)、艺术和戏剧(41%)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对这些话题每个都表达兴趣的网民比率和在统计中报告这些兴趣的整体人群的比率相似。 网民最有可能将健康和医疗、政府和政治以及科技列为特别关注的话题。 大约37%的成人网民说健康和医疗是他们觉得最有趣的话题之一,32%的说科技是最有意思的。相似比率(36%)的人群表示他们对政府和政治最感兴趣。相比之下,较少的成年人对其他话题特别感兴趣,其中包括:宗教(28%)、体育(23%)、当地活动(22%)、商业和金融话题(16%)以及艺术和戏剧(14% )。 约有37%的美国人喜欢跟踪科技新闻。 整体来说,37%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很”喜欢跟踪科技新闻(根据2014年8月15日至25日在电话中进行的一项独立的皮尤研究调查)。与2009年皮尤研究中心调查的数字大致相同(35%)。 按文化程度区分,对科技新闻的兴趣则...

北京,北京

距离去年从乌鲁木齐坐三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来北京,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一年。 北漂的初衷是因为受到好朋友的怂恿,那是去年夏天的事,那时我还在南方晃荡,刚从非洲回来。心里似乎还并不确定要不要在这个城市长久地寄居,所以在到达青年旅社的第二天,接到翻译公司的电话后,险一些又去了越南。 北京的青旅和别处的青旅不太一样,尽管房间和设施布置大同小异,遇见的小伙伴们却鲜见旅行者。有异地出差的(说实话,我不太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多数则是来京求职的。碰到有和自己同一个专业的男孩,愁眉苦脸,他讲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好难找,最终却谋得一个IT公司的新媒体运营职位(不太确定这个职位是否和外语专业相关)。于是又急匆匆地开始找房子,电话不断,他那经典的开场白“您是房东吗?”和“是隔断吗?”听到后来,我都熟稔于心了。另一个某科大的九零后男孩是要去腾讯面试,夜里大家聊天,他神经兮兮地告诉我们,自己用微软的智能机器人小冰测过了运气,X月X日去面试准能拿到offer。于是大家纷纷掏出手机玩起了小冰,我亦不例外。虽然自己向来并不相信这些类似于星座般的迷信,却开始耽溺于和小冰聊天,像iPhone用户调戏Siri一样。 不清楚面试腾讯的那哥们最后是否拿到了offer,也不知道那个同专业的小伙子最后房子找得怎样。自己后来也面试过新媒体类的工作,而且至今这个行业似乎还在蓬勃地发展着。所以求职要不要与专业相关从现实看来又像是一个伪命题。 十月的北京总是在下雨,下雨的时候总让人想起那首应景的歌:《北京下雨了》。一场秋雨一场凉。青旅的房间很深,被子又厚又暖,哪怕走在逼仄悠长的走廊里,常常也觉察不到外面的世界是阴是晴,是白天还是黑夜,连时间和春夏秋冬都模糊了。每天除了出门面试,便是窝在房间里投简历,听音乐,看小说。那种无以名状的日子,简直如同学生时代的备考,又像是外面萧索的秋天一样漫长。 后来搬去好朋友那里住,实在是神经痛到不堪忍受,已经看过两个医生并且吃了药,还是连续几个凌晨被痛醒,为了转移注意力,拿手机听本地的电台,竟然有英文歌曲一直放到天亮。 对了,依然记得那家青旅的名字,叫ONE一个青年旅社。不管是从外表还是运营,一点看不出韩寒《一个》的情怀和特色。忘记了问老板娘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只记得公假期间住宿会涨价。有点不可思议。 中秋节前后,也是大雨滂沱的深夜,他带我去看他熟悉的医生,医生一眼便看出端倪,开了药...

回家

百忙之中的一次回家,坐K158次北京西到湛江的来回。对于乘火车出行似乎有着不可抗拒的热爱,爱看车上形形色色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以及他们参差不齐的各种口音。熄灯睡觉之前,广播里又放起了许美静,这一切使人感觉熟悉而温暖。凌晨两点一刻,火车到达郑州,夜深人静到使人忍不住想放一首李志,被乘务员温柔地叫醒,换完票后去硬座车厢补票,这样的时刻仿佛已经在脑海里上演了许多遍,坐在餐厅里等列车长,有中年男人围着餐桌打牌,他们醉意熏熏,打牌之余,不忘对当前政府高谈阔论,时局如牌局,政治俨然已是长途旅行中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只是声音有点大,大到这一节车厢似乎今夜无人入眠。补了票,继续往后面的车厢走,盥洗池上,洗手间门前的地上,如往常般塞满疲惫困倦的人,我小心翼翼地跨过一个个身体,像跨过一具具尸体。 清晨七点,火车抵达信阳,出了车站,仿佛是从黑暗中逃到黎明。换了汽车,两个小时稳妥的补觉之后,家又近了一些。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才终于觉得彻彻底底的是家乡了。车里飘荡着熟悉的乡音,春天一过,除了学生,年轻人明显少了许多。汽车在柏油路上飞驰,路边两排笔直的白杨像是被检阅的队伍,队伍后面,是一片片平整的稻田,播种的季节刚刚过去,秧苗在恣意悠闲地生长,田里仍积着春天的雨水。再远处便是那倒映在水面上的一座一座的青山。乡村不及城市,但一年四季看起来却又是那样的分明,你甚至可以从车内听见外面的鸟叫。那个时候,你又想起更多小时候的故事,比如在紫色的泡桐树上掏鸟窝,比如在夏天的房前屋后收集蜘蛛网捕捉知了,又比如和小伙伴们挖蚯蚓赤脚到池塘边垂钓。多年过去,乡下依然能够听见蝉鸣鸟叫,小伙伴们却早已失去联络。回家的路段偶有颠簸,身体在颠簸之中略感疼痛,我想公交车亦感同身受,思绪在瞬间的痛感中被打了回来,风大股大股地从窗口涌入,坐在后排的自己又在风中望见母亲的白发,一瞬间像是要掉下泪来。 回家是办事,匆匆回来又匆匆归去。午饭时候,她像往常一样询问在外的工作和生活,我也问起她的衣食起居。又专门翻出手机里的照片给她看,我知道她的心是欢喜的。又说起自己最近胖了一些,说完撩起衣服给她看。小侄女从学校归来,又长高了许多,简直像那稻田里茁壮成长的秧苗。我拉着她的手去河边玩耍,姐姐打电话过来的时候,她还是不喜欢接电话,于是抱着她拍了合照,拍合照时她居然做起了鬼脸。 回去的公交车上,望见了更多的稻田,还有更多的白杨树,感觉比小时候还要多...

西藏碎片

a.四十二小时的T222次列车从重庆北站出发,途经广安、达州、西安、宝鸡、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到达拉萨。一路最辛苦的是那位年轻帅气带眼镜的乘务员帅哥,谢谢你热心的服务和安慰。好人一生平安。 b.东北人十分能说会道。五点半从西安上来的那两个姐们儿一路巴拉自己的孩子和老公到九点半,一分钟不曾停歇。且不说公共场合影响别人休息,过分谈论自己的孩子本身就很没修养。 c.另一位东北大叔在听说多吃多喝可以预防高反后,暴饮暴食的他不幸第一个倒下。列车上的很多薯片、可乐和酸奶也高反了,要么膨胀,要么爆炸。 d.列车经过德令哈的时候,想起了海子的诗,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日记》曾是海子西藏之旅的杰作,我们也曾共同认真地喜欢过一些人。德令哈站停车两分,匆匆忙忙地下去拍了九点钟的黄昏,无暇去好好地看看这座小城,呼啸而过的是越来越远的灯光和记忆。 e.过了格尔木列车开始真正进入高原地带,所有的人似乎都沉睡了。三点一刻梦醒,朦胧之中列车还在咆哮,窗外则是星光点点清晰可见,白茫茫的大地如同雪国。 f.翻越唐古拉山,那曲有青藏线上最美的风光,窗前的每一个人都在拍照,窗外是不断闪现的冲我们招手的骑行者,他们要么有梦想,要么有悲伤。 g.出了火车站,呼吸拉萨的空气如吃芥末,鼻毛开始弯腰,浑身舒畅,那蓝天和白云,也只曾在非洲见过。 h.和A坐公交车坐过了站,穿街过巷,一路暴走,开始胸闷气短,有高反之感。A明显比我厉害,腿部韧带断裂依然绑着护膝出来旅行,从宁夏到西宁,从西宁到西藏。她坚强,勇敢,不羁,敢爱敢恨。晚上和A、B在酒吧喝酒到凌晨两点,听当地的乐队唱李志,有糟粕之感。酒吧的老板十分友好,和那家藏族餐厅的老板一样。这是进藏第一个晚上,没有休息,没有洗澡。 i.准备申请签证之前被客栈老板告知地震导致边境封锁,樟木已是空城,徒步尼泊尔计划夭折。 j.拉萨的街头,琳琅满目的不是办证的,而是一位姓包的女士的名片。职业不详,只有电话。大概是想出名而不择手段,和凤姐之流一丘之貉。 k.布达拉宫门前因施舍一位乞丐而被一群孩子拉住衣服团团围住,口袋的零钱被洗劫一空。那感觉和在拉萨火车站被的士司机们拽住包一样无奈。 l.在客栈门口遇见B,重庆的90后小伙,家人反对却依然出来行走,我喜欢看他和C用重庆话聊天和假装吵架,C是客栈做义工的重庆姑娘,她说重庆话最好玩的是讲“你朗阁楞个勒咯啊,我斗是要楞个...

赵雷的歌

并不是一个多么喜欢吃面的人,却对丹陛华对面的那家板面情有独钟,以至于经常怀疑那面里是不是放了大麻之类的东西。一个人低头兀自地狼吞虎咽起来,却听见老板娘和顾客闲聊,内容大概是附近的拆迁云云。我不禁想起,从前每次加班回来,在路边吃烩面的那家河南面馆已经很久不见了。最近好几个早晨,撞见穿制服的城管和不同的早点摊主起冲突。面店和对面的小商品市场已被栅栏围成了空地一边,这里曾是繁荣热闹的地方,我和友人也曾坐在这片空地上喝啤酒聊天,如今一切萧索荒凉起来。我忍不住问老板娘,还可以干多久,她说两个月吧,语气里充满着无可奈何。我想起上一次坐在这店里吃面的情形,似乎是圣诞节前后,那天天下着雪,店门口的地面早已像面粉一样白,做面的老板却依旧单衣薄衫,有顾客问他冷不冷,他笑着说,冻是闲人。我无聊地听着陈奕迅,每一年的这一天似乎都是一样过,就像这节日对于面店老板的意义。吃着吃着,我又忍不住问老板娘,在这里干了多久了,她说三四年。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扯着,吃饭的时候已过晌午,顾客明显比正午时候少了许多,却又依然络绎不绝。老板娘说话时有著明显而自然的外地口音。她一边和顾客聊天,一边在给顾客上面,仿佛聊天已成了服务的一部分。 吃完面,付了她一张大钞,她找零,我顺手揣进口袋里,她说你应该数数,我说不用。出了面店,世界忽然明朗开阔起来,才发现今天的阳光真好,照在身上懒洋洋的感觉,没有风,春天温暖得使人感动。 丹陛华是小商品市场,西边贴着木樨园,东边靠着赵公口汽车站,位置在南三环和南四环之间,市场上衣食住行应有尽有,俨然一个花花世界。友人说,这里是丰台的城中村,所以房租相对其他地方来说会便宜很多。友人的妹妹在市场里做小商品生意,去年第一次来的时候,她便对我说这里要拆迁了。时隔半年,政府的动作显得越来越快。村里的人们也似乎在赛跑,和政府赛跑,与时间赛跑。城管并不是每一天都会来巡逻,所以最近的早点摊又多了起来,这对于赶着上班的人们和摊主们都是一件好事。 春末夏初,有一天我们在某个路口分别,我其实后来迷了路,春天容易让人产生幻觉,我一路向西,去了另一个夏天。在火车上,闲得无聊发心情,事实心里也的确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光是私奔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足够浪漫且需要勇气。转眼一晃自己也在这里断断续续呆了近半年,我开始喜欢看小孩子在巷子里玩耍,看到步履匆匆蓬头垢面的人们,自己好像也多了一份努力的信心。大家都知道明天要发生什么...

故乡

家庭关系里极为沉重的一部分就是,作为子女一日一日地长大,而父母却在不知不觉间迅速地老去,所以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让人无能为力的忧伤。如同每次回家,发现妈妈又老了,头上的白发又添了许多。你知道岁月催人老,却又没想到时光流逝得这样快速而无情。 我是勇敢的人,却害怕每次打电话回家,突然听见她的咳嗽声,恐惧她说最近身体不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天知道作为儿子的却早已开始担忧母亲。我害怕她不听话,不按时吃药,不去看医生。挂完电话的心情是那落日后的黄昏,世界都开始在夜幕里变得灰暗凄凉。凄凉到感觉一刻也不能等,催签证,改机票,查火车,九千公里的距离在那一刻像是一整片太平洋,无边无际到使人无心无力。 北京的冬天太冷,又因为是从夏天回来,并没有足够的厚衣裳,在西站外面的冬夜里冻得瑟瑟发抖,上了车,凌晨三点的车厢里还是冷,风从车厢之间的缝隙里鱼贯而入。有好心的叔叔看我在那里困到不行,拉我去卧铺的车厢。车厢的地上坐满困倦的人们,一双双疲惫无神的眼睛。窗外则是北京的霓虹夜景,灯红酒绿。铁轨声中,一切飞逝而过。 等到终于换上回家的汽车,却发现身上连足够的人民币都没有,掏了书包里所有的硬币付了车费,然后默默地听着司机的揶揄。正午的阳光太温暖,WP他们在群里发村里田野的照片,秸秆已经黄到使照片看起来像是一片草原。我把手机里的歌切到赵雷的《妈妈》,准备美美地睡上一觉。 姐姐和姐夫早一天到家,小侄女见到我还是那样调皮,医院的年轻女护士显得毫无耐心,有一瞬间,我简直要起了厌恶,但想着第二天就是过年,又突然没了脾气。医生开完方,取完药,五个人一起去逛商场,给妈妈买了衣服,姐姐却坚持不让给女儿买,索性作罢。我经常想起她认真的样子,比如春天她反对我出国的时候,比如她说我冷漠不懂得照顾妈妈的时候,又比如我拒绝相亲她和我吵架的时候。我不怕她,却怕她生气难过。那种怕完全不同于小时候把她气到大哭一场。她大概也是感同身受,吵完架后我们又各自发短信互相道歉。但是做弟弟的在姐姐面前大概永远也不会懂事,生气归生气,气完以后,想想似乎每次她的确又是对的,只是自己倔强在她面前羞于承认罢了。 前三年的春节都是在非洲,今年在家过反而感觉多了一些年味。妈妈在家里忙东忙西,自己便在那里玩手机。她晚上在旁边包饺子,我却在微信里抢红包。下午和姐夫一起去村里贴春联,乡间似乎起了更大的变化。十年前的土路变成了柏...

三十岁的女人

他说,能喝酒的人愈发少了,坐下来的机会也愈发弥足珍贵。 喝完酒,他陪我在木樨园的车站等公交车,深夜的大街格外冷清,人和车一样少,同样的场景开始像酒精一样不断地在大脑里翻转,有那么一点醉,也是这样人迹罕至的夜晚,一个人走在雨里还是雪里,北风像恶魔一样在全身见缝插针。 吃饭之前,心里充满了戒酒的欲望。喝着喝着,却再也不想控制情绪,两个人都变得废话起来。他们再也不想掩饰什么。 车上的空调足够温暖,于是差一点便睡过了站。下了车,风继续吹,差一点吐了出来。睡觉之前忘了喝水,渴到梦里都在喝饮料。 我突然感激这样寒风凌冽的冬天,和这个冬天里陪我喝酒的人。我记得零四年我们第一次讲话的情景,谢谢这么多年人情世故一切都变了只有你没有变。 我们有着一样的困境和挣扎,成长和成熟大概就是磨掉棱角学会接受,接受某些美好的温柔的却并不让人满意的现实。现实是让人不敢想象的以后的日子。 上周末去景山公园玩,公园里有大片的雪未化,踩在上面咯吱咯吱,远处有人群在拍照,放眼望去,竟是大片的柿子树。大雪过后,公园的鸟儿也变得稀少,有柿子不断地从枝头坠落,摔在地上粉身碎骨。 那柿子让人想起自己的命运。 人生在世,遇见爱,遇见性,都不难,难的是遇见理解。 又是这样空出来的下午,心里空旷,一个人便跑到街上去走路,边走边听赵雷的歌,两张专辑的每一首都十分动人。听到《三十岁的女人》时,弹幕里有人评论说她听哭了。 回来时候,房东太太送的那两支玫瑰已经枯萎,我坐在窗前,窗外的梧桐树却只剩下树干,一切像心情一样萧索,夕阳在对面的墙上留下余晖,红墙和蓝天形成对照,冬天的黄昏却只让人觉得清冷。 夜幕像冬天一样降临,再看过去,窗外已全是你在微博里写过的潮湿的春天,还有你二十岁的影子。 那时是两个半球的距离,讲话都能感觉到明显的迟钝。两个人都曾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他们像迷恋对方一样迷恋顾城。 “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 一转眼,四个夏天匆忙而恍惚地过去。所有夏天里发生过的故事,最终都成了照片或者回忆。那些还未来得及做的事,却再也来不及了。 蓝天越来越少,天气如那诗句。 “还是给我一朵云吧,擦去晴朗的时间,我的眼睛需要泪水,我的太阳需要安眠。” 有更多的人和事在流转和变迁,一些人像黄昏的天际渐渐黯淡下去,各自如同旧衣服般被对方抛下,抛下时痛哭流涕心如刀俎,而更多的事却是无望般的无能为力,不得不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