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札记

坐公交车从木樨园到北大地一个小时都不到,然而公交车上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多。大概是雾霾的原因,北京的夕阳看起来也是毛茸茸的。我一边看街景,一边听李志,《离婚》已经听了不下三百遍了,却从来没有觉得厌烦,副歌部分的吉他尤其让人沉醉,像这北方的秋天。沉醉似乎是从夏天开始,拉萨的街头阳光肆无忌惮,有一瞬间,感觉即使被车撞死了,亦不会有任何疼痛。所以网易的评论里有人说,这是他唯一一首无限循环却永远不会疲倦的歌。《离婚》的歌词很脏,却又很搞笑,他讲自己忧郁的原因,是和那首《下雨》里唱到hello kitty时一样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正是因为这黄色小说一样突兀又猥琐的歌词,愈发显得谱曲的美。所谓大俗大雅。

有南方的人说想来北方看看香山的红叶,我在想南方的城市是否依旧郁郁葱葱,树叶是否依旧绿得流汁,这一切都是属于美好夏天的记忆。说这话的人,已是多年未见,竟有一些想念。想念的人又似乎越来越多,各自有了不同的轨迹和生活,像那歌里唱得一样,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真的是这般的物是人非,当初信誓旦旦一起打赌自己最后结婚的小伙伴们竟然渐渐地都结婚了,仿佛做学生的时候,成绩好的每次都在考后大声疾呼表现不佳,不管学生时代还是成人的世界,永远都这样充满着恶意。

所以小王子说,我绝不会变成你这样的大人。虽然那是属于飞行员笔下的浪漫和自由自在,却也让人向往。那时也曾坐在非洲的山丘上,一日一日地看夕阳,心里有过草原一样的空旷和落寞,只因八千五百公里外的那一朵玫瑰,我们曾一样制造过羁绊,我们亦流过眼泪。看电影的时候,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坐在后排,因为是中文字幕的英文版,妈妈需要不停地为孩子讲解,中间甚至不时地有莫名其妙的笑声,纵然一切是这样的破坏气氛,心里却还是有隐隐约约的难过和感动。

亦有另一些感动在现实里,比如善良的S,那天下午坐在她面前,漂泊了半年的心一刻之间便静了下来,久别重逢的感觉全因遇见了对的人。第二天早晨,文莱人的小秘书,是个印度尼西亚的小姑娘,打第三个电话过来,干脆又委婉地和她说了抱歉。又比如H,说话做事永远恰如其分,他的分寸是他的温柔和沉静,多一份溢,少一分便不满,是这样优秀而又充满着大智慧的人,从背后看上去都仿佛是发著光的。H常常很忙,我也曾像他这样忙忙碌碌过,但是却不曾像他这样有耐心。耐心常常见于小事,比如那个时候的米岛,我经常看她早起刷牙,一刷便是半个小时,而且从来不用牙膏, 简直有着不可思议的平心静气。H的耐心是面对棘手事情时候的淡定,淡定之后却又总能找到答案。好几次和他在一起,我在心里默默地自问,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状况该怎么办,结论却是无解。亦有外冷里热的J,幽默风趣的Q,还有年轻有为的S,一切的一切,都让北漂这两个字有了意义。

所以渐渐地不再看微博和推特,碎片化的信息只会让大脑变得一样碎片化,随之而来的是思考的退化,其后是写作输出的困难,这困难起因便在于写微博和发朋友圈,“太长不看”是这个网络时代没有耐心的集中表现。但愿以后可以看更多的书,写更多的字,以此培养耐心。记得早期大家还看博客写博客,如今自己也把鲜果里的订阅转移到了公众号,Google Reader挂掉之后,RSS变得越来越小众。微信在利益的驱动之下确实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内容,但这到底亦是中文互联网上的一座孤岛,爬虫无法捕捉,搜索引擎便无法收录,这就好比大中华的局域网里又分出了一个个小的局域网,因特网在中国渐渐失去其意义,最优秀的服务和产品我们无法使用,中文网络里的精华亦被锁在院子里,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本该属于互联网的信息自由和资源共享之精神早已被扼杀殆尽。那些赞美微信产品的人,却从没想过张小龙这个天才,同时也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英文和梯子的重要性会渐渐不言而喻。

想起零八年在新浪博客写连载小说的那个文艺女青年,现在却在朋友圈和空间里吆喝卖起了大闸蟹。当然是心灵手巧的姑娘,但这到底却是件让人悲伤的事。

也怨不得她,怨这个时代。

有一天早晨赶四号线去西直门,等了两趟之后竟然被第三趟的地铁夹到了门缝里,吓了一跳,挤进去的时候前胸已经贴着后背,想想那个拥挤的早晨似乎才是真真实实的北京。又大约是在前天,十号线临时罢工,朝气明媚的清晨,列车却趴在站里一动不动,一扇扇开着的大门像一张张痉挛的大嘴。等了半个小时,它仍然趴在那里。站外马路边已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像被捅过的蚂蜂窝似的。在马路上等了半天,终于打不到车,又只好像个老年人一样去挤公交车。记得知乎上有人列举了上海好于北京的各种理由,譬如公共交通,譬如城市建筑,又譬如政府办事效率,可他却没想到过在北京的公交车上那种可以随时偷听别人讲话的快感。

北方的秋天傍晚黑得太快,七点多走在马路上却只有霓虹灯和头顶上朦胧的月光。走着走着,却又像是走在喀什的街头,也是这般朦胧的月光,我们肩并着肩,凌晨的街道警察依然森严戒备,巴基斯坦的餐厅尚未打烊,我们面对面坐着,餐厅的音箱里竟然传来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翻译推荐:纸托邦

商务邮件的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