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失去了这些翻译家
埃及诗人、翻译家Rifaat Salam因病去世(2020.12.06)
埃及文化部长Inas Abdel Dayem向著名诗人、翻译家Rifaat Salam因病去世表示哀悼,Salam于12月6日去世,享年69岁。
部长表示,逝者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在诗歌、翻译和评论研究方面为阿拉伯文化留下了伟大的遗产,并向其家人、朋友和亲人表示哀悼。
Salam于1951年11月出生于Sharkia省Minya al-Qamh市,197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
法语翻译家Alain
Delahaye去世(2020.12.06)
法国诗人、翻译家Alain Delahaye于12月6日去世。从翻译《The Dark》开始,1944年出生的Delahaye成为John McGahern最多产的法语译者。
他经验丰富,翻译过Patricia Highsmith、John Updike、Roald Dahl、Brian Friel和Oscar Wilde等人的作品,他还参与了《跳出我天地》、《英国病人》等电影和《权力的游戏》、《都铎王朝》等电视剧的配音和字幕工作。
翻译家郑克鲁去世(2020.09.20)
澎湃新闻获悉,翻译家郑克鲁先生于9月20日晚10点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
郑克鲁是在翻译、教学和研究三大领域同时取得不凡成就的为数不多的翻译家之一。许多人知道郑克鲁的名字,是通过《家族复仇》、《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短篇小说选》、《法国抒情诗选》等法国文学作品。
郑克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的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硕士。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任博士生导师,还是上海师大中文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并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上海翻译家学会副会长,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一级文化交流勋章”。
多语种翻译家张洪模去世(2020.08.21)
音乐学家、音乐翻译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一位对中国音乐理论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知名学者,张洪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1日下午15时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洪模是位多语种的翻译家,精通俄语、英语,日语、意大利语、法语和德语都有很好的基础。他18岁翻译了日文《音乐的欣赏》一书,以后数十年里,除了主要从事俄语和英语翻译外,还有许多意大利文献翻译的成果。张洪模的翻译文献涉及领域极为广泛,包括了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作曲家研究等各个方面。
据中央音乐学院介绍,张洪模于1949年毕业于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从18岁开始翻译工作算起,张洪模先生从事翻译工作70余年。
马尔克斯孟加拉语翻译因COVID-19去世(2020.08.04)
向孟加拉读者介绍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Manabendra Bandopadhyay因COVID-19去世,享年85岁。
Manabendra Bandopadhyay以其杰出的翻译工作而闻名。从Jules Verne(凡尔纳)和Edgar Allen Poe(爱伦-坡)的书,到Czeslaw Milosz的诗歌再到Adalbert Stifter的书,他翻译成孟加拉语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流派。不过,他对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尤其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使他声名远扬。
Bandopadhyay于1938年出生于Sylhet(现在的孟加拉国),他从Presidency学院毕业,并在Jadavpur大学完成了比较文学的研究生学业。
藏传佛教翻译家Steven D.
Goodman去世(2020.08.03)
著名作家、教授、藏传佛教作品翻译家Steven D. Goodman于8月3日在奥克兰的家中去世,享年75岁。
他是佛教电影基金会(Buddhist Film Foundation)的董事会创始成员和主席。他的最新著作《觉醒的佛教心理学》(The Buddhist Psychology of Awakening)刚于7月21日出版。
Steven经常为藏传佛教的导师们担任翻译,包括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Tenzin Wangyal、Bhaka Tulku、Thinley Norbu和Lama Tharchin。他还是 "84000项目:《佛陀语录》 翻译"(The 84000 Project: Translating The Words of The Buddha)工作委员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德语翻译家舒昌善教授去世(2020.07.06)
7月6日,八十岁的德语翻译家、北京师范大学舒昌善教授去世。舒昌善先生半生躬耕不辍,致力于茨威格作品的翻译与研究,曾译介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良知对抗暴力》《蒙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等多部茨威格的作品。
赫鲁晓夫和叶利钦的翻译George
Watts去世
赫鲁晓夫和叶利钦的翻译,RT的金嗓子George Watts死了,享年88岁。去世日期不详。
瑞典译者Juris
Kronbergs去世(2020.07.06)
翻译家、诗人 Juris Kronbergs 于2020年7月6日去世,享年73岁。Juris Kronbergs 是将拉脱维亚文学翻译成瑞典语最多产的瑞典译者。
中国著名外交家及翻译家冀朝铸去世(2020.04.29)
中国著名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冀朝铸于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从1957年开始,冀朝铸开始担任的英文翻译,在此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1971年7月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重大事项,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翻译工作,都是由精通英语、又熟悉中美关系的冀朝铸担任的。
到了1973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年已43岁的冀朝铸离开翻译岗位,成为了一名外交官。他被任命为我国驻美国联络处参赞,嗣后被调回外交部担任副司长。
著名翻译家陈良廷逝世(2020.04.23)
据陈良廷之女陈造荣消息,著名翻译家陈良廷于4月23日逝世,享年91岁。
陈良廷主要译作有《乱世佳人》《教父》《儿子与情人》《马耳他黑鹰》《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爱伦坡短篇小说选》等百余部作品。
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谢天振逝世(2020.04.22)
4月22日上午,《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发出讣告,《中国比较文学》主编、著名比较文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22日9点55分,在上海华山医院逝世,终年76岁。
谢天振教授是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最重要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谢教授是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翻译文学不等于外国文学”,“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翻译家仲跻昆教授在京逝世(2020.04.13)
2020年4月13日,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阿拉伯文学研究与翻译家仲跻昆教授在京逝世,享年82岁。
他生前编著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阿拉伯文学通史》、《阿拉伯古代文学史》等作品,填补了我国在阿拉伯文学史领域的空白。2011年,他获得阿联酋“谢赫扎耶德图书奖之年度文化人物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学者。
仲跻昆教授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他最爱的阿拉伯语文学研究与翻译事业。他的夫人刘光敏透露,仲教授临终前还一直念念不忘他的文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希望能把他的著作《阿拉伯文学通史》中的所有阿拉伯诗文配上原文,方便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引用。
仲跻昆先生是中国翻译界泰斗级人物,是中国阿拉伯语学界公认的旗手,是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领域第一人。同时仲先生也是一位中阿文化交流的辛勤使者,在阿拉伯国家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
法语译者Marguerite
Derrida在巴黎去世(2020.03.21)
3月21日,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译者Marguerite Derrida在巴黎去世,享年87岁。
Derrida女士的儿子Pierre Alferi说,去世原因是冠状病毒。
Derrida女士是法国哲学家Jacques Derrida的妻子,她在巴黎精神分析协会接受培训,并担任临床医生,她因法语翻译成而成名,作品包括奥地利裔-英国籍精神分析学家Melanie Klein的书籍。
著名翻译家朱雁冰教授逝世(2020.03.02)
著名翻译家朱雁冰教授于3月2日17时逝世。
1933年12月,朱雁冰生于山东茌平,196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主攻德语语言文学,毕业后即任教于四川外国语学院(今称“四川外国语大学”)。
朱雁冰在少年时代就热爱文学,进入德语专业后,对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尤其莱布尼茨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长期的繁重教学使其未能实现翻译的夙愿,1997年退休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翻译事业,20年来成就斐然,发表译著30余种,涉及文学、哲学、政治、宗教、音乐等领域。
在文学方面,朱先生的主要译著有:歌德的《亲和力》,席勒的4篇小说,莱辛的《智者纳坦》《关于悲剧的通信》《论人类的教育》《恩斯特与法尔克:关于共济会员的谈话》,西美尔的《叔本华与尼采》以及托马斯·曼的《歌德与托尔斯泰》和《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等。
朱雁冰对当今中国学界贡献和影响最大的译著莫过于政治哲学领域,主要译著有舍勒的《同情感与他者》《世界观与政治领袖》,施特劳斯书信集《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施米特的《游击理论》等。
朱雁冰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进德语的教学和翻译之中,参与翻译、撰写、编订的作品繁多,为后继的学习者铸就了学术基石。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他摸索出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在他看来,翻译既是一种“归化”,也不能过度,应该保留一定的“洋味”。
翻译家戴骢在上海去世(2020.02.07)
记者从上海译文出版社获悉,翻译家戴骢2月7日7时在上海去世,享年87岁。
戴骢1933年生于苏州,1950年毕业于华东军区外语大学俄语专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 解放军华东防空司令部俄语译员,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苏联语文学及亚非拉文学编辑,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编辑、编审。
戴骢译著等身,其翻译的《金玫瑰》《哈扎尔辞典》《蒲宁文集》《布尔加科夫文集》《骑兵军》《阿赫玛托娃诗选》《贵族之家》《罗亭》等译著,因其精湛的译笔和瑰丽的文字为读者喜爱,1987年新闻出版总署因其为出版事业做出贡献授予荣誉证书,2005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去世(2020.02.03)
当代杰出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乔治·斯坦纳(1929年4月23日-2020年2月3日),代表作有《语言与沉默》《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等。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90岁的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在英国剑桥的家中去世。
出生于富庶犹太家庭,以德语、法语、英语为母语,文学批评家、翻译理论家斯坦纳自称“中欧人文主义者”:对古典文化和欧洲文学语言如数家珍,会多门语言,博览群书。他主要研究的领域涉及语言、文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犹太人大屠杀的影响。英国小说家拜厄特(A.S.Byatt)曾把他描述为“一位来得太晚的文艺复兴巨人……一位欧洲玄学家,却有着了解我们时代主流思想的直觉”。
印度翻译家Surjit
Hans教授因病离世(2020.01.17)
印度翻译家Surjit Hans教授,于2020年1月17日早晨因病离世,享年89岁,Surjit Hans教授生前曾将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翻译为旁遮普语。
最近因为在做「翻译动态」的更新,会读翻译行业各种各样的新闻,意外地发现,去年离开我们的翻译(家)特别地多,公开的报道数据显示,2020年翻译(家)的去世数量比2019年整整多了三分之一。坊间常有一种说法,译者多长寿,悲伤的是,不少的外国译者是因为新冠去世的,这其中也包括几位年轻的译者(可以参考最近写的这篇《最近去世的译者们》)。在2021年尚未结束的一月份,「翻译动态」共计追踪到五位去世的译者,其中有三位因感染新冠而去世,在疫情仍然严峻的当下,翻译工作尤其是现场口译工作变得艰难且充满风险。
作为一项传统,仍以此篇纪念这些离开我们的大师们、前辈们。愿我们记得他们,以及他们曾为人类的文化交流付出的努力,做过的贡献,and may their souls rest in peac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