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泰坦尼克号”是一场人为的悲剧?
这是一篇阅读笔记。
把时钟拨回至于1912年4月14日夜里11点40分,由白星航运White-Star Line公司建造的号称“上帝也沉没不了的巨型邮轮”“泰坦尼克号”不幸撞上60英尺的冰山,并于2小时40分钟后,即4月15日凌晨02点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死亡人数超越1500人,堪称20世纪最大的海难事件。
这也是“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它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纽约市。
一百零六年后的今天,当我在阅读这本由Madison Press Books出版的小册子“Amazing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Titanic”时,关于这次海难更多的历史细节渐渐地浮出海面,进入我的脑海。我也开始明白,“泰坦尼克号”为什么被称为一场人为的悲剧的更多真实原因。
所以,下文中列出的所有关于此次海难的细节,也均是我在阅读这本小册子时所思考或者假设的,即如果这个细节被重视、被避免或者被纠正了,很大程度上讲,这场广为人知的海难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1.救生艇演习
据说星期日(即1912年4月14日)的救生艇演习因为大风取消了,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没有向乘客发出警报。而且后来有一个船员作证,此类演习只在纽约停泊时举行过,因为英国法律没有强制要求举行演习。
救生艇演习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此次海难的发生,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定可以挽救当时更多的生命。这一点可以从下降救生艇时的混乱以及早期救生艇乘客不足可以看出。
2.救生艇数量
船上的20条救生艇仅能供1178人使用,而船上总人数达2227人。这意味着大约1029个乘客,在“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中注定罹难。
1894年,英国海外贸易局规定1万吨以上的轮船必须配备至少16条救生船。但是船的规模在迅速变化,这些规定却一成不变。当时“泰坦尼克号”的重量为53,000吨,却只携带了20条救生船。
3.船长判断
二副莱托勒于下午6点钟开始值班,他让六副穆迪参考卡罗尼亚号的方位,估算出邮轮预计何时遇到浮冰。穆迪稍后告诉他,邮轮预计晚上11点钟左右遇到浮冰。
史密斯船长和莱托勒探讨过在这样一个风平浪静、视野清晰的夜晚是否可以观察到冰山。但是船长却并未命令莱托勒降低航速。船长说如果起雾,就要降低航速,但是没有雾时,他很确信瞭望员可以发现冰情,邮轮有足够的时间绕开浮冰。
4.望远镜
为什么瞭望员没能早一点发现冰山?因为瞭望员依靠肉眼观察冰情,他们以为双筒望远镜遗落在了南安普顿。据说当时船上唯一的一副双筒望远镜被二副锁在了柜子里,而那位保管柜子钥匙的二副最后并没有上船。
5.最后一次电报
晚上10时55分:“加州人号”于距“泰坦尼克号”以北10至19里处的冰场前面停下,船长罗德下令停止航行,抛锚过夜,并向附近的所有航行船只发出警告,当无线电讯号抵达“泰坦尼克号”时,冰山警告却被中断并被粗鲁的回应:“勿搔扰!住口吧!你已经干扰我的讯号了!我正向瑞斯角(位于纽芬兰)发电报!(Keep out! Shut up! You’re jamming my signal, I’m working Cape Race!)”,晚上11时30分,加州人号电报员关掉电报机下班,如乘客一样无值班休息。
而在此之前,“泰坦尼克号”已经收到了多次冰山警告。
- 上午9时:“泰坦尼克号”收到自“卡路尼亚号”(Caronia)发出的冰山警告无线电讯号,代表冰山位置在北纬42度,西经49~51之间。
- 上午11时40分:荷兰邮轮“诺丹号”(Noordam)报告以上位置有大量冰块(”much ice”)。
- 下午1时42分:自“波的号”(Baltic)收到冰山警告:于北纬41度51分,西经49度52分,距铁“泰坦尼克号”250里处有“大量冰场(Large quantities of field ice)”。
- 下午1时45分:收到自德国邮轮“亚美利加号”(Amerika)大型冰山(Large iceberg)警告讯号(41°27’N, 50°8’W)。
- 晚上7时30分:自“加州人号”(Californian)获得三个有关冰山的警告(42°3’N, 49°9’W)。
- 晚上9时40分:收到自“美莎巴号”(Mesaba)发出的巨型冰块及冰山警告(42°N至41°25’N,49°至50°30’W)。讯息被忽略,电报员此时正为乘客收发私人讯息。
6.加州人号
12时10分至50分:距“泰坦尼克号”约10至19里的“加州人号”船员,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甚至能看见她的蒸汽机烟囱上的灯光,他们企图与之联络,但因摩斯电码灯故障,无法进行。而且不止一名船员目睹“泰坦尼克号”发射了共9枚的白色求救火箭,但加州人号船长罗德下令按兵不动,暂不要救援。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大大影响了船的制造和无线电电报通讯。1913年12月12日,英国伦敦因此召开了第一届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大会。大会制定的条约导致了国际冰情巡逻队(International Ice Patrol)的形成和资金投入,该组织为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下属部门,直到今天它还在检测和报告北大西洋上可能威胁航船的冰山。条约也一致达成一个新规定:所有的载人船只都必须要有足够的救生船来装载船上的所有人,并且进行适当的相关训练。还有就是无线电通讯要保持24小时开通,加上一个2级备用电源,这样就不会漏掉呼救的信号。条约也同意:从船上发射的火箭必须被解释为求救信号。
7.正面撞击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船首正面撞上冰山,“泰坦尼克号”和大部分乘客都可以幸存下来。如果只是船首的一小部分撞上冰山,涌进船内的海水会少得多。加上水密舱已经关闭,“泰坦尼克号”或许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等待救援。甚至有一种说法,船会搁浅在冰山上。因为冰山只有一小部分是露出海面,其余部分则于海底下,而船上的人都可以转移到冰山上等候救援。
一百年过去了,当我阅读到这些段落时,仍是惊心。
人们预感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吗?
王尔德大副曾在船上给自己的姐姐写信,信中写道:“我依然不喜欢这艘船。它给我一种奇怪的感觉。”
幸存的伊娃•哈特1912年时只有7岁,她后来声称在“泰坦尼克号”上,她的母亲因为害怕发生事故宁肯每晚坐着也不愿睡觉。
一些“泰坦尼克号”乘客的亲属声称,他们对这出悲剧早就有不祥的预感,而且在该船沉没的同一时间,他们曾在睡梦中被人们溺亡的幻景惊醒。
后事:
“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底的残骸于1985年9月1日被美国海洋学家罗伯•巴拉德发现。
“泰坦尼克号”最后存活于世的3名生还者皆女性。2006年5月6日,一名见证事件的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事发当时5岁。2007年10月16日,另外一位生还者逝世,终年96岁,事发当时她不足一岁,因此对事件没有回忆。2009年5月31日,最后一名生还者密尔维娜•狄恩(Millvina Dean)逝世,享寿97岁,事故时她只有9周大,是“泰坦尼克号”船难中最年轻的生还者,她同样对事件没有记忆。最后一名生还者逝世后,亦代表“泰坦尼克号”的所有乘客都已逝世。
2012年4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泰坦尼克号”残骸纳入2009年联合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保护。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