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仔仔三周岁之际
花两小时从柏林西坐火车到柏林南,陪仔仔在Tropical Islands度过他的三周岁生日,是妈妈做的完美安排。
早晨六点,仔仔意外地早起,在床上尖叫,爸爸妈妈快点起来玩。明明昨晚才游泳到深夜。他已经完全忘记了累这件事,所有的快乐一点一滴写在脸上。
时间过得真快,是德国的四季不够明显吗,上一次阔别五月在武汉见到他感觉还是个宝宝,转眼又是五个月过去,他渐渐有了男孩的样子。人生之中,难得的深度陪伴的五个月,有许多的意料之中,比如他的乖巧和调皮,也有许多的意料之外,比如我曾经和现在正在亲眼目睹的他每天的变化。
他的变化要比四季更加明显。首先是他的语言,似乎是在某个我们不曾留意过的瞬变,他突然理解了我们,我们也突然理解了他,语言那堵墙突然之间就消失不见。其次是他的脑袋,那个小小的脑袋瓜子变成了一个储物袋,里面装满了成千上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流浪汉要在桥下睡觉,为什么街头艺术家没有穿鞋,为什么蝙蝠侠没有小鸡鸡……然后是他的想象力——送他幼儿园的路上,天朗气清,蓝天白云,他开始自言自语“云爸爸,云妈妈,云阿公,云外婆……”吃玉米的时候,他说玉米是一架飞机,爸爸你看,我咬一口,飞机就有了窗户,还有那密密麻麻的玉米粒,是不是飞机上的座位。然后是他日渐萌发的主观意识——“你今天怎么看起来有点闷闷不乐?”“因为我不想去幼儿园。”“你下次要小心不要把牛奶搞泼咯。”“是不是再搞泼的话爸爸就要打我了?”还有他的小情绪——“爸爸,我有点伤心。”“妈妈,我有些难过”。“爸爸,快来安慰我!”对了,还有他小小的叛逆——“再不快点出门你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爸爸妈妈你们走,我一个人呆在家里。”——这样的场景简直不胜枚举,他好像已经完全摸清了我们的套路和底线。
他还有着出人预料的惊人的记忆力,他几乎像吃饭喝水一样记得你说的所有的事情和词汇,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场景——那是我们第一次带他去幼儿园,和老师交谈之际,他和另一个小哥哥抢玩具,妈妈不过轻言细语地说了他两句,他却刻骨铭心般地难以忘怀,以至于记忆出了偏差,批评的罪名竟被安到了老师的头上。我和妈妈常笑道,若不是当初亲历现场,定以为是幼儿园带给他的PTSD。
你最近也常常令妈妈伤心,语言上的,身体上的。大概是爸爸陪你时间更多的缘故,你常常说出爱爸爸不爱妈妈的傻话。你可能还是太小了,还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尚不懂得那些骨肉相连的关系和道理。你还常常拿玩具打妈妈,那是你表达爱意的方式吗?你知道妈妈是多么骄傲的人,可是她是真的会伤心,会难过,会在乎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爸爸在这一段文字里用了直接的”你”的称呼,是希望你有一天长大了,长到了真正懂得爱的年纪,终将懂得妈妈的委屈,也懂得她是多么爱你——就像你常常开心得不能自已的时候对我们说得那样,我是多么多么爱你。
很多人说,做了父母之后,才会更加地理解父母。于我而言,不仅如此,却也是更加地理解孩子。你一方面在自己的身上常常看到父母的影子,另一方面,你也好像在孩子的身上常常看到曾经的自己。你理解父母那时的期待、失望、喜怒哀乐,你也渐渐理解自己曾经的叛逆、不羁、少不经事。有时候还会有一些害怕和担忧,害怕自己复制父母的种种,担忧孩子重蹈自己的种种。人生啊,多像是一块艰难的承上启下的夹心饼干。
也是因着另一些担忧,带你来到异国他乡新天地,记不得是从何时起,你也好像有了地理和语言的概念,你会偶尔讲起“我要回武汉”,也开始在幼儿园里有了语言的烦恼(我们竟然分享着同样的烦恼)。还有成长的烦恼——你想要快快长大,那样就可以看Netflix里的蜘蛛侠和爱壹帆里的奥特曼,还可以吃妈妈说长大了才能吃的的冰淇淋和巧克力。你可能还不知道,长大了的人生,虽然有美味的巧克力和速食的爱奇艺,却更多的辛苦和无能为力。你有一天会明白,那些在Spielplatz玩沙子和滑滑梯的时光,才是一生之中最轻松最愉快的时光,就像爸爸小时候爬树抓鱼玩泥巴那样。
在Tropical Islands的预订是两日一夜,据妈妈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恒温游乐场,许多热带的植物和动物,还有漂亮的火烈鸟和随处飞舞的蝴蝶,非常像是去年秋天三人的新加坡旅行。你在清晨六点的欢呼之后又沉沉睡去,我们在游乐场巨大的天幕透下来的晨光中自然醒来,在小木屋的房间里,我们和你一起唱了《生日快乐》,并询问你的生日愿望。
“希望妈妈更开心,希望爸爸更帅气。”你睁开眼,几乎不假思索地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