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有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街上的树叶绿意盎然,人们甚至还没有穿上秋裤,一场意外的大雪一夜之间已将京城银装素裹。早晨开窗的时候,冷空气像是敌人一样扑面而来,朦胧睡意一瞬间烟消云散。果然是座没有秋天的城市。 昨晚做了不切实际的梦,梦见两个分开的人又在一起了。三点钟午夜梦回,有失重一般的失落感。打开手机听喜马拉雅,从《十点读书》听到《都市夜归人》,从凌晨听到六点钟,睡意全无。早晨迟迟不来。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前几年喜欢过的一首诗: 有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树干在天地之间愈发显得孤独。十点钟的时候雪越下越大,望着窗外,直教人心里默念张枣的那首《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不一样的意象,却好像有着一样的意境。 雪却又来得并不意外。那天晚归经过南四环的天桥,天桥上有大爷卖冰糖葫芦,玲珑剔透,想买又终于没有买。一个人的状态,连食欲都可以渐渐退化。街灯向晚,是冷的感觉,亦是孤独的感觉。孤独亦可以是今晚回来的路上遇见街边分手的青年男女。 故事再悲伤,到底是故事。 常常有幻觉一切并没有离开,比如夜色里的另一个你。头发,眼镜,脸蛋,衣着。就差前去问一声好的勇气。那勇气是《情书》里男藤井树向着茫茫雪山对女藤井树的呐喊: “你好吗?”“我很好。” 下午和J坐taxi去东城,司机嫌闷听广播,有主持人不断逗乐:你在海南吃雪糕,我在北京发高烧。忍不住笑了,城里人虽会玩,但到底寂寞。我甚至想司机会不会每天开车太无聊,以至于像村上小说里的那两个哥们一样去袭击面包店。再要是被店主强迫听一遍瓦格纳,那简直可以写个剧本拍电影了。 又有朋友在社交网络上贴马頔的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恕我直言,听了好几次这首《南山南》,感觉马頔写词的时候脑子一定是被马踢了。 街头和公共交通里的广告突然之间多了起来,为了迎接属于孤独人的节日。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又常常会有不安全感,坐在维族司机车里或者半夜走在和田大街上都没有过的不安全感,全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不信任是同样寒风凛冽的夜晚,露宿白沙湖边塔族人家里,心里毫无来由的戒备,莫名其妙。 想读一遍《圣经》,再读一遍福音书。不是信徒,却永远觉得主是慰藉,是精神苦难的救赎,是漫漫黑夜里的黎明之光。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自由同时变得自我,自在同时又变得自私。渐渐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甚至不可原...

在路上

周末和友人爬香山,香山上的人比树叶多,在北京,这是理所当然或者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说是树叶,是因为火候未到,于是早晨告诉南方的人晚些再来也罢。 京城之前有人头上长草,这次甚至连蘑菇也长出来了,更不用说那些满头火红枫叶的了。 六百米不到的海拔,一个半小时不到,和华山的彻夜攀登相比,确实是九牛一毛。但是路遇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子,或者肩上扛着小孩的大叔,心里倒也真真佩服到五体投地。 热爱这种让身体在自然界处在运动甚至虚脱状态的感觉。华山可以从夜里十点爬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早晨困得直接倒在悬崖峭壁上睡觉,然后被山上的工作人员叫醒。七千六百米的墓士塔格尽管四千以上已经开始高反,却还是穿着凉拖头晕目眩地上了五千。在桂林和多年未见的老友们一夜可以走近二十公里。当然最疯狂的还是和青旅的小伙伴们夜里偷爬西安的城墙,一个十四公里的正方形从夜里十二点走到凌晨四点,期间需要不断躲避夜里巡逻的城管。下来以后可以一口气喝掉一瓶冰峰和一瓶哈尔滨,因为城墙上的小伙伴们近乎身无分无。 又或者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大街,随便坐一辆公交车到哪里,看看城市美丽的夜景和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是寂寞又无望的时候做过的疯狂的事,也是让自己清醒的方式。李志的歌美得颓废,和热闹繁华却又肮脏拥挤的郑州并无二致。但这些都不重要,当身体和公交车一起在大街上流动的时候,我的心已经开始飞起来了。 再后来是在十二点的拉萨大街,冒着大雨一个人去看夜场电影,电影院里泪如雨下,站在北京东路的天桥上给Z打电话,头顶上西藏的星空清晰可见。 这些都是身体在路上的故事。也顺便说说让灵魂上路的事儿。今年的读书量其实很少,看了看豆瓣统计的数据,大概只有二十几本的样子,不及2012年的一半。知乎上讨论读书有人讲到不必追求数量,而应精读求质量。道理固然没错,但在数量不足的情况讨论质量的提升似乎并无太大意义,个人愚见,说到底这是一道量变质变的哲学问题。 《江城》是今年读过的最好看的书,甚至说最近几年也不为过,它的好可以有十种甚至一百种解释和理由。何伟写涪陵的人和事,写插旗山的历史,写天主教的神甫,写自己学汉语的困惑。他写春天坐船下乌江,江上落英缤纷似桃花源。他写夏天坐火车游新疆,那些很多直到今天我才弄懂的民族问题原来早在1996年他的笔下已经有了答案。 距离那些爱不释手读《寻路中国》的日子,四年已经过去,《江城》的英文版2006年出版,中文版也早在2012年...

Mountains may depart

这世间有太多的好人好事会让你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比如一直想看未看的王家卫,又比如今天才看的贾樟柯。他们的好是让人不敢轻易去触碰,仿佛如履薄冰一不小心都是亵渎。所以进影院前友人坚持沐浴更衣,虔诚信徒一般认真完成的仪式。 院线排了很多的档,而且很多的档排到了情侣厅,似乎是故意为了照顾年轻人。遗憾的是,上座率很低,不知是不是时间点的问题,感觉叫好不叫座。又或许这是所有小众电影的困境,口碑票房向来两极分化。 影片好像有几个bug:一直和爸爸在一起的到乐如何做到彻底地忘掉中文?年轻时赶时髦的爸爸中年时何以变得那般衣衫不整偏执又邋遢?还有,我听过山西话,其难度张艾嘉也绝不可能轻易听懂,何况晋生有时讲话很快。最大的bug莫过于电影对于梁子夫妇结局的不交代。韩寒写《1988》的时候,有记者采访过他,他说自己写着写着经常会忘了小说中的某些角色。当然我相信贾导绝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有影迷解释说这是一种开放式结局,但我实在不觉得这是一种上乘的安排。 看完后有两句台词难以忘怀:“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时间摧毁,牵挂是爱最疼的部分。”说到底其实是难以释怀。所有使你感动的电影都一样,甚至于音乐、小说也都一样,只因你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眼泪是读者与作者,听者与歌者,影迷与电影人的共鸣。 比起“山河故人”这个中文名字,其英文译名“Mountains may depart”感觉更加贴切。尤其是对于第一句台词及三段故事的解释。 纵然这一切的美中不足,却依然瑕不掩瑜,这依然是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的国语电影。

北漂札记

坐公交车从木樨园到北大地一个小时都不到,然而公交车上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似乎并不多。大概是雾霾的原因,北京的夕阳看起来也是毛茸茸的。我一边看街景,一边听李志,《离婚》已经听了不下三百遍了,却从来没有觉得厌烦,副歌部分的吉他尤其让人沉醉,像这北方的秋天。沉醉似乎是从夏天开始,拉萨的街头阳光肆无忌惮,有一瞬间,感觉即使被车撞死了,亦不会有任何疼痛。所以网易的评论里有人说,这是他唯一一首无限循环却永远不会疲倦的歌。《离婚》的歌词很脏,却又很搞笑,他讲自己忧郁的原因,是和那首《下雨》里唱到hello kitty时一样让人忍俊不禁,却又正是因为这黄色小说一样突兀又猥琐的歌词,愈发显得谱曲的美。所谓大俗大雅。 有南方的人说想来北方看看香山的红叶,我在想南方的城市是否依旧郁郁葱葱,树叶是否依旧绿得流汁,这一切都是属于美好夏天的记忆。说这话的人,已是多年未见,竟有一些想念。想念的人又似乎越来越多,各自有了不同的轨迹和生活,像那歌里唱得一样,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真的是这般的物是人非,当初信誓旦旦一起打赌自己最后结婚的小伙伴们竟然渐渐地都结婚了,仿佛做学生的时候,成绩好的每次都在考后大声疾呼表现不佳,不管学生时代还是成人的世界,永远都这样充满着恶意。 所以小王子说,我绝不会变成你这样的大人。虽然那是属于飞行员笔下的浪漫和自由自在,却也让人向往。那时也曾坐在非洲的山丘上,一日一日地看夕阳,心里有过草原一样的空旷和落寞,只因八千五百公里外的那一朵玫瑰,我们曾一样制造过羁绊,我们亦流过眼泪。看电影的时候,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坐在后排,因为是中文字幕的英文版,妈妈需要不停地为孩子讲解,中间甚至不时地有莫名其妙的笑声,纵然一切是这样的破坏气氛,心里却还是有隐隐约约的难过和感动。 亦有另一些感动在现实里,比如善良的S,那天下午坐在她面前,漂泊了半年的心一刻之间便静了下来,久别重逢的感觉全因遇见了对的人。第二天早晨,文莱人的小秘书,是个印度尼西亚的小姑娘,打第三个电话过来,干脆又委婉地和她说了抱歉。又比如H,说话做事永远恰如其分,他的分寸是他的温柔和沉静,多一份溢,少一分便不满,是这样优秀而又充满着大智慧的人,从背后看上去都仿佛是发著光的。H常常很忙,我也曾像他这样忙忙碌碌过,但是却不曾像他这样有耐心。耐心常常见于小事,比如那个时候的米岛,我经常看她早起刷牙,一刷便是半个小时,而且从来不用...

平凡之路

G说她每天上班很累,早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下班,中午吃饭的时间也没有,连和我说话都是在匆匆忙忙的办事途中。昨晚她说快坚持不下去了。我说不会的,大概出于有过同样辛苦的经历,甚至经历过比这更坏的,所以再也不觉得这世间有什么事情是过不去的。 G是南方姑娘,和赵雷唱的一模一样,笑起来平静优雅,日子却过得像每个不眠的晚上。 那天和她说话的时候,我正走在北京的凄风苦雨里,饥肠辘辘,多亏了那一顶鸭舌帽,才不至于被淋成一只落汤鸡,打了伞出来继续往木樨园的方向走,雨越下越大,又多亏了那高帮的鞋子,最终也只是裤腿湿了半截。 我看见路边甚至有帅气的男生被困在电话亭里,心想自己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北京是座没有秋天的城市,晴朗的时候像夏天,下雨的时候马上过冬天。北京人说话也特别,特别到和美国人讲英语一样让人难受,舌头卷到让人恨不得上去帮他扯直了。 有一天路过五道口,就顺便逛了万圣书园,网上好评铺天盖地,进去之后大失所望。书目不全不说,外面橱窗边竟多是吃饭喝茶的,我实在不好意思拿本书坐过去看。不由地想起七月份在西安待过整整三个下午的汉唐书城,不仅二十四小时不打烊,三楼里面的阅览区里从来也都是坐得水泄不通。城市和城市的区别大概真的在于历史的沉淀。 顺便说一句,万圣书园在北四环,在清华和北大之间。 从五道口坐地铁十三号线再转十号线,一路向南,一个小时便到木樨园。木樨园是北京的大观园,吃穿用住柴米油盐五彩斑斓。河南人卖烩面,山西人卖刀削面,重庆人卖小面,四川人不仅卖面还卖盖饭。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木樨园在南三环,属丰台区东边。拥挤的房子又矮又逼仄,狭窄的巷子里常常有小孩子玩耍,小卖部的门前永远有打牌的大叔,黄昏里总是充满着三轮车和宠物狗。M说这里的地皮早已出售,拆迁大概也只是时间问题。我忽然觉得伤感,北京到底是容不下这样的地方。只是当下的这一刻,小孩子们依然笑得天真,大叔们打牌照旧不亦乐乎,那些做生意的外地人仍然充满热情。 想起《圣经》里也说过,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恍惚之间又觉得安慰。 中秋节的晚上和W他们吃饭喝酒。才发现北京是真的看不见星星,月是故乡明就更不用说了。有一瞬间我竟又想起非洲的月亮,那是哪一年的中秋节,月亮又大又圆又明亮。 和W喝牛栏山,上一次还是在春末夏初的中原,烟雾缭绕的撸串夜晚。我劝他多喝几杯,因为他感冒了。只是没想到才过两天,自己也忍不住去药店,半夜...

绿皮火车

和田是座会下沙的城市,因它背着无边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常年寸草不生。 绿色的7564一路向北,米岛贴着窗一路痴痴地望着,她说日本没有沙漠。窗外偶尔有星星点点的棉花闪现,那是火车经过村庄的时候。 买了人生当中最短程的卧铺票,十八分钟。过了墨玉去硬座车厢补票,多谢列车长的通情达理才未被中途赶下车。听说是有大批学生北上,又听说是列车执行军队运输任务,越想越像二十几年前那个遥远又熟悉的忧伤故事。 在九号车厢里再次遇见卧铺里坐我们对面的母女。在新疆,我一直相信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买短途票坐长途车,更多的时候我更愿意把这样一种“逃票”漏洞解释为政府对于自治区人民的照顾,因为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出站的时候,铁路工作人员是从来不查票的。只是今天,查票似乎是纯属意外,然而更让我意外的却是某些公务人员对于一个妇女和儿童那种趾高气昂的态度。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他们的确是弱势群体,他们是少数民族,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和所有汉族人民一样平等的人。这样的愤怒完全是因为之前的情绪铺垫,那也只是一个拿著录取通知书大概刚考上大学可能家庭条件不好想要申请补票打折的学生,是谁给了我们勇气用那般蔑视的语气对待这样一个穷学生。  米岛用惊愕的眼神看着这一幕幕,她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一刻,我只感觉浑身地不自在,伴随着脸红的是内心不断翻涌的羞耻感。 回想起在新疆的这些日子,自己真正深入接触的新疆人其实并不多。 一个是塔什库尔干搭车回来在边防站遇到的维族司机,车里拉了六十几吨的矿石,速度极慢,路途遥远,他就一路不停地陪我们讲话、搞笑,看见同行的姑娘不开心,他便开始主动去逗她。他也讲自己从前在内地做保安的有趣经历。车载MP3在涌出一堆维语歌后竟然也会有《seeyouagain》和《南方姑娘》的惊喜。他甚至在检查点偷偷给大家买了饮料和水果。卸了矿石之后还要坚持送我们一程直到帮我们找到出租车自己才摸黑返程回去。到了青旅我们还没给他发信息他的电话就过来了。 另一个是去和田的火车上遇见的维族女孩,她叫古扎尔(音译)。真真是萍水相逢。她的妹妹在和田师范读书,认识的第二天大家就一起在妹妹的大学操场里踢球了。妹妹又拉了宿舍里所有的姑娘陪我们去玉龙喀什河里捡石头打水仗,坐着旧时代的汽车去逛巴扎,晚上在大学的餐厅里吃饭,自己又似乎回到了学生时代。第三天走的时候,所有的姑娘过来告别,认识两天竟有离愁别绪。古扎...

夏天

在最后一分钟爬上北上的列车,从一个夏天去往另一个夏天,漫长而稳妥的午觉醒来,火车已过桂林,郁郁葱葱的城市在背后,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在背后。 L说下去吃一碗米粉吧,想念和心事开始忽然泛滥。窗外的云层越来越重,渐渐地看不清远方,只剩下车厢里窸窸窣窣的聊天。  南方有关于夏天所有美好的记忆,云雾缭绕的青山,大片平整的稻田,还有那一路致敬的村庄和电线杆。  这次的夏天和从前不太一样 火车在经过田野你轻轻唱 我真的只能唱歌给你听 因为长大后的世界还是分不清  人是不自由的,是自然规律的奴隶。一个人只要愿意,也可以是自由的。  离家第八十天,从春天流浪到夏天,不知道这列火车开往哪里,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许巍唱,像风一样自由。 此刻有人在去敦煌的路上,有人正在烈日炎炎的北方,那些都是我曾经和正在失落的翅膀。

非洲记

今天,单身的人,请记得戴黑色帽子,着黑色套装,穿黑色皮鞋,吃一碗拌有黑色酱汁的炸酱面。 #炸酱面的英文原来是jajangmyeon啊# 没有深夜失眠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抱着姐姐呀呀学语的女儿在黄昏里散步,春天的田野上没有希望,只有惆怅。屋后的白杨绿了,油菜花开了,小鸟又归来了。我却像生了病一样,因为那些已经和即将离去的人儿。 #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即将速朽/没有灵魂# 眼见她起高楼,眼见她宴宾客,眼见她怀孕了。 Why do we choose to chase what we’ll lose. What you want isn’t what you have. What you have may not be, not be yours to keep.#jar of love# 为什么男人一到中年就极易变得固执、自大甚至猥琐? #更年期# 父亲走后,她变得愈发漂亮,我却觉得愈发难过,那漂亮似街边小姐,难过却毫无来路,她终于辍学了,亦到了适婚年龄,打照面时,那微笑如红唇一直妖艳到心里,我简直觉得她像个妓女,但记忆又分明在提醒,这正是当初的波西亚,只是,她十六岁了。 可恶之人其可恶之处往往并非因其有多可恶,而因其无知于自己的可恶。可爱同理。 穿jeans的是婊子,穿skirt的是小姑娘,穿zambia的是良家妇女。 #更衣记# 沉默寡言的女人总会有故事,我的可耻是对故事冒犯的无知,帽沿上那一朵黑色玫瑰是她对丈夫永垂不朽的怀念。窗外有大片平整罕见的土地映入眼帘,雨季已为它们披上新装,绿色一路蔓延至山脚。她说,可惜这主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Happy, I’m not Happy.””Why?””I’m Elefant.” 在深夜回家的路上想起老头来,不知不觉间他的离开已经成了一件遥远的事,人是这样健忘的动物。墓碑上有简短的碑文,如他匆匆忙忙的一生。只是可怜的波西亚啊,你近来可好? 为嘛微博里那么多姑娘昵称喜欢叫兔纸什么的,兔子这种咬人的动物根本不可爱嘛。 #请勿对号入座# 那些喜欢经常换微博/QQ昵称的肯定也喜欢经常换男/女朋友。 #请勿对号入座# 今天悲伤的哭泣一定会如昨天心酸的历史一样过去。愿另一个世界没有疾病和饥饿,殖民和贫穷,专制和独裁。老头,走好。 那一日去看他,像所有亲人一样去看他,他躺在床上,呼吸困难,咳嗽不断,身体瘦得像...

书摘:《眠空》

1.理性是枷锁,感性未免不是毒药。 2.如果有人能够理解你,那么即便与你待在房间里,也会如同在通往世界的道路上旅行。 3.用肉体去记忆一个人,远比用语言、理性、文字、情感,去记忆一个人,要鲜明得多。后者是沙滩上的城堡,即使庞大,璀璨,却一哄而散。肉体像匕首。说了许多,想象了许多,衍生了许多,追究了许多,只是对镜映照。很久之后,我们淡忘了互诉衷肠的人。而那个尝试用全部身心去叫醒和摧毁我们的人,却被时间推到前面。他像一把匕首一样牢固。用他的肉体,对你说,我曾经这样爱过你。 4.想到的问题是,曾经那么多的人,喜欢过,被喜欢过,爱过,被爱过,告终之后,他们的行为和语言如潮水退却,在肉身表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只有彼此相遇和相处的时刻所累叠起来的意识和记忆,如同空旷山谷一道隐约回音,震荡在内心深处。我想它们不会消失。它们只是在等待被吸收。感情的结果最终是一种理性。是人的天性不具备足够留恋,还是前进的生活强迫抛却蜕除下来的旧壳。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无情和客观。人也是软弱和孤立的。没有依傍。哪怕只是记忆的依傍。记忆的依傍仍是虚空。行为被清除得如此干净。时间徒然存余留恋之心。记忆结构成身心血肉的一部分。坚固,绵延,直至趋向冷寂。只有写作使它苏醒、凸显、融解、流动。写作激活了记忆。记忆则投食于写作。 5.真正的爱,一定相联着喜悦、笃实、明朗、饱满。真正的爱不可能使对方痛苦,也不会让自己痛苦。那些使我们痛苦并因此想让对方也同样痛苦的关系,与爱无关。其实质不过是一种疾病。 6.如同深夜看到对面的高山失火,火焰熊熊,无法抵达搭救。我们曾有过的感情,它是艰难的损失,也是昂贵的美景。 7.女人不温柔,不管有没有道理,都是错误。 8.我爱你胜于我的肉身停留于这个世界上的时间。 9. 二三十岁,人为情爱,为工作,为自身在这个世间的作为和努力而存在。四十岁之后,则应为心灵的完善和超越而活。后者的发力和承担更为沉重。这是一个全新开始。逐渐老去的人,绝非喂鱼养花忙于俗务或在广场跳健身操打太极拳,就能够做到镇定应对生命的衰竭。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印度人开的店铺里,买了一张印度尊者的照片。男子年老时肢体清瘦,白色短发,全身赤裸只裹一条白色兜裆布,眼神清澈坚毅。修行不止,施与不止。这是一个修行者生命的完成方式。 10.生命卑微在苦海中沉沦起伏。《西游记》中,唐三藏抵达目的地之后在河边看到漂流过来的尸体,是旧...

故人

最近又在想那让我困惑已久的思绪,我在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哪一种生活。这像一场反复萦回的梦境,是作茧自缚,别人参与不得,又如信仰,我却始终奔波在漫无边际的路上,天堂似乎很远,隐隐约约地看到,如彼岸花。 而梦醒时分,常常无端地落泪如雨,悲伤只有自己明了。 尝试着不再去想你,毕竟都走了那么远了,身边关于你的信物也开始一件一件地遗失,记忆越来越少,看不到或许是种更好的解脱。不愿意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提及到你的一点一滴,那是对彼此的残忍。一直相信之间的感情是无暇的,虽然从来不曾想对方表露自己的心迹,但是我懂,你也懂。会不可思议的记住很多很多的细节,记得你和我说话时的每个眼神,记得去年夏天高考后给你打电话时自己的快乐带给你的安慰,那段时间我知道你是欣赏我的,打心底里。深夜,两个话不多沉默的男人在一起看电视,有时我在隔壁的房间借着微弱的灯光或烛光看书写字,你从外边归来,便在楼下一声一声地叫我的名字,我摸黑走下那段危险的楼梯给你开门。这样的日子我不记得持续了多久,可我从来都没又厌烦过。有时你夜不归宿,我会让烛台上的蜡烛哭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凌晨的某个时刻,睡意忽然间将我侵袭湮没。结果出来的那个晚上,你在陪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别处散步,我说不出自己是喜是悲的心情,只是夏夜感觉格外的清凉,后来你提醒了一句就独自地去睡了,我躺在椅背上,全神贯注地看着头顶上那一片斑斓的银河,那是个为数不多的星光璀璨的晚上。后来你又很少陪我了,依然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过,我就很少出门,整天将自己闷在家中,也开始写《印象》了,失恋仿佛也是因为这不遂人愿的高考,夏季午后的暴雨下得十分罕见,和她的短信一句一句。因为是在家中,再大的痛苦也是从来不会溢于言表的,怕你责骂,一字一句不提。整天闷在屋里十分艰苦,你提议说一起回趟老家吧,就答应了下来,只是回去的时候发现故园早已被荒草湮没的只剩下轮廓,连那条我走了许多年的小路也消失了痕迹。中午,在祖母家中第一次和你喝酒,我醉了,却勉强说自己没有,或许是因为自己长大的缘故,不愿意再告诉你我的难过与不堪,处于羞涩或终究放下不了什么,只是那时,我还想不明白这些。再后来,可能是上苍早又安排,习惯上了一个人夜深人静地去散步,就在离家不远的那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上,蛙声,蝉鸣,过往的车辆与行人,清冷的月辉,如今还记得清晰如昨。那条马路,来来回回,我不记得走了多少遍,难道是为了弥补我背井离乡后带...